VISTA看天下|00后已经不记得,它捧红了多少网文作家( 三 )


VISTA看天下|00后已经不记得,它捧红了多少网文作家
本文插图

2017年12月 , 上海有过一场小型论坛
但现实并非如此 。
最初互联网赋予了文学很多便利 , 它让文学变得热闹、新鲜、自由、包容、多元 , 却没有为文学直接开通吸金的渠道 。 网络作家的人气和收入割裂开来:他们在网络成名 , 但如果想要获得更多 , 却只能回归传统出版 。
对于榕树下 , 朱威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坚持着“为爱发电” 。 2001年 , 榕树下一个月的收入可能只有几万、十几万的水平 , 支出却有百万之多 。 朱威廉有心将榕树下做成一个世界级的企业 , 但公司不盈利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朱威廉很苦恼 , 他试过了各种方式——联合出版、纸质出版、电台合作、品牌合作 , 但榕树下就是不赚钱 。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 , 朱威廉还考虑过融资 , 但最后也是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 。
榕树下最大的遗憾是没能等来电子支付 , 在那个支付稿酬只能通过邮局转账的年代 , 网文收费算得上天方夜谭 , 朱威廉甚至连推广电子书都没办法做到 。
既然榕树下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 那它就必须承担先行者的一切压力 。 朱威廉说 , 这可能就是榕树下的命运 。 当然 , 今天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出另一番评价:那是因为他自己思路不行、创新力不够 。
2002年2月 , 资金日渐短缺的朱威廉把榕树下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德国贝塔斯曼 。 贝塔斯曼是全球最大的出版和传媒集团 , 它承诺不改变榕树下的格调和宗旨 , 也会接收所有愿意留下来的榕树下员工 。
VISTA看天下|00后已经不记得,它捧红了多少网文作家
本文插图

这是朱威廉为榕树下要来的最后保障 , 但榕树下最初聚拢的那批人还是重新散落在了茫茫人海中 , 此时距离榕树下正式成立公司 , 只过去了两年半时间 。
榕树下的光辉时代 , 可谓十分短暂 。
05
作者群用脚投票
易主的榕树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又经历了几次转卖 。 2006年 , 它被贝塔斯曼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折价卖给了欢乐传媒;2009年 , 榕树下被盛大文学收购;最后又被盛大打包卖给了腾讯 。
毫无例外 , 没有谁能够从榕树下身上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 。
榕树下的处境日益尴尬 。
网络文学的土壤上 , 榕树下一枝独秀引来了繁花似锦 , 红袖添香、幻剑书盟、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17K小说网、纵横中文网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但这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是 , 榕树下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窄 。
承载了部分纯文学梦想的榕树下 , 面对网文商业化的市场竞争 , 至少从外部看 , 其逐鹿中原舍我其谁的气魄与动力是明显不够的 。
比起流行的玄幻文、总裁文、穿越文、种田文 , 榕树下所代表的一类网络文学在严重缺乏刺激感和爽度的同时 , 还对它的读者设定了不低的阅读门槛 。 但此时阅读网文正在无限趋近于娱乐消遣 , 人们更愿意将自己代入有光环的主角去经历跌宕起伏的情节 , 而不是花时间和心思去品味文字的精妙、情感的细腻、思想的深邃 。
从网络文学的领跑者沦落为旁观者 , 也许榕树下一开始的坚持 , 就注定了它以后的错过 。
VISTA看天下|00后已经不记得,它捧红了多少网文作家
本文插图

朱威廉爱惜文学的羽毛 , 并尽自己所能给了创作者最大的尊重 。 在榕树下蹒跚起步的时候 , 他带领编辑们认真看稿 , 从每一行文字校对到每一个标点;在榕树下有名无利的时候 , 他愿意花费上百万元购买创作者的文字版权 。
少了朱威廉的保护 , 榕树下留不住作者群 。 或者可以说 , 只有这批作者愿意迎合市场需求 , 写出最大限度取悦读者的文字 , 榕树下才能在网文世界里扎根 。 核心骨干显然不想自降身段 , 他们出走榕树下以后 , 纷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