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985硕士辞职当农民:我只是不务“专业”,农业也是正业( 二 )
我大概花了1年左右的时间弥补经验的不足 , 学习了整个流程 。 很多理论还需要经历实践才能印证 。
新京报:2016年至今 , 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刘沈厅:第一年我种了80亩猕猴桃和50亩柑橘 , 结果因为有机肥发酵不充分 , 80亩猕猴桃树全部“烧死” , 损失了十多万元 。 这也导致我的资金不够用了 , 只能想尽办法借钱 , 最惨的时候支付宝里借款额度都用完了 。 后来当地政府帮助我对接银行 , 通过两权抵押贷款了30万元 , 解决了资金问题 。
2017年7月 , 我把130亩地全部用来种植柑橘 。 今年种植的柑橘销售额大概在160万-200万元 , 盈利120万-150万元 。 也是直到今年我才全部填上之前的成本 。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做好农业不简单 , 越深入做越后怕 , 对这一行也越有敬畏之心 。
另外 , 心理上的孤独是另一道难关 。 我在当地发起联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 , 很多人不理解 。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希望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 , 如果是我一个人孤军奋战 , 我也坚持不下来 。
新京报:有没有后悔过转行回乡当农民?
刘沈厅:看到以前的同学出国留学 , 回来成为高科技引进人才 , 而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研究生 , 在老家种地 , 那时心里会有些不平衡 。 但我从来不后悔 , 每个人追求不同 , 现在觉得平平淡淡过普通生活也挺好 。
我读研一时母亲去世 , 之后我变得很“佛系” 。 我觉得当你真正接受自己将要平凡地度过一辈子时 , 内心就成长了 。 别人看我柑橘种得很好 , 希望请我去做指导 , 每亩地愿意给我一千元 , 我自愿免费给他指导 。
帮助别人 , 也间接帮助了自己 , 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 比如联盟需要志愿者 , 得在彭山区到处跑 , 很辛苦 , 但大家都愿意来帮忙 。 做成事需要大家的努力 , 不是一个人的成果 。
图片
刘沈厅检查果树 。 受访者供图 。
谈农业转型
现代农业需要人才 , 农民也可以是“体面职业”
新京报:从你的亲身体验出发 , 你认为目前农业领域还面临哪些困境?
刘沈厅:从我的自身体验来看 , 我觉得现在农业基础领域技术还比较薄弱 , 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还不足 , 比如很多优良的葡萄、柑橘等品种 , 都要靠从国外引进 。
同时 , 农民老龄化严重 , 我们当地的农民基本在40-60岁之间 , 年轻人都外出了 。 而且很多农民存在一个误区 , 认为农业种植方法是通用的 。 其实 ,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 , 关键是要通过实践和反思 , 找到适合自身的方案 。
此外 , 社会对农民职业仍然存在一定偏见 , 觉得不体面 。 很多农村平台搭建起来了 , 还是吸引不了人才 。 即便是农业大学的学生 , 很多毕业以后也更愿意去企业科研院所 。 一些有意愿下乡去一线种地的人 , 受不了世俗的评价 , 再加上父母一通打击和劝说 , 最后也妥协让步了 。
新京报: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刘沈厅:核心还是人才 。 院校还应该加强相应的课程体系建设 , 比如建立劳动教育基地 , 配套相应的培养方案 。 如今农业也步入现代化了 , 农民也可以是很体面的职业 , 和科学家、白领是一样平等的 。 到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能出人头地 , 在农村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
现在 , 我也邀请一些高校老师来我的果园认养树木 , 指导大学生做科研项目 , 我也愿意让他们把我的果园当作大学生劳动教育基地 。 希望更多的人认识现代农业 , 并愿意投身进来 。
新京报:对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 你有怎样的思考?
刘沈厅:传统农业主要凭感觉和经验 , 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不够精准 。 现代农业引入了高新技术 , 引入传感器、物联网 , 评估土壤、农作物各项参数 , 缺什么补什么 , 降低成本 , 提高效率 。 但高新技术引入本身成本较高 , 可能需要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
推荐阅读
- 山西农业农村|小米“变身记”
- 农业|农业无人机初创公司极飞科技宣布完成12亿元融资
- 没蜡笔的小新|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或将合并, 五山校区将连为一体
- 农业|农业无人机初创企业极飞科技宣布完成12亿人民币融资
- 农业|西安仓开仓 阿里数字农业再布局
-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关于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登高粉干》等3项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
- |紧急通知!关于秸秆……
- 企业|农业银行南京分行 以实际行动推动农业发展
- |智慧农业 助力增收
- 农业行业观察|三农日报|“十四五”: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我国新建1万多个规模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