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威i6|王传福扔下“原子弹” 将炸飞几千亿动力电池产业投资( 四 )


快速收割市场 。
这些产能如果全部达产之后 , 将可以覆盖现阶段中国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 。
刀片电池作为一个产品本身 , 是另一个难以被快速突破的门槛 。
比亚迪刀片电池最显著的特点 , 就是自身的长度达960mm , 甚至根据需求 , 长度可以从600mm变换到2000mm 。
这样的结构 , 使得可以将这些超长的“刀片”横过来 , 沿着汽车底盘轴距的方向叠在一起 , 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动力电池Pack 。
正是这种大长度的刀片状形状 , 才能够去掉模组 , 将电芯直接叠在一起组成电池包 , 从而将体积比能量大幅度提升50% , 即原来磷酸铁锂块状电池Pack的体积利用率为40% , 而比亚迪刀片电池Pack的体积利用率提升到了60% 。
然而 , 长度将近1000mm的大电芯 , 对制造而言是一个疯狂的事情 , 这对设备、工艺的挑战是巨大的 。
一款全新的车用动力电池的研发 , 除了材料体系的迭代之外 , 需要经过A样、B样、C样、D样等多个复杂环节 。
在研发中 , 需要确保产品达到此前计划的参数和性能 , 比如能量密度、循环特性、温宽、充放电倍率 。
在性能研发完成之后 , 随后需要进入验证环节 。
在这些环节中 , 甚至会投入数千台设备来对这些样品进行循环测试 , 模拟各种工况、温度和环境 , 夜以继日地进行测试、反馈和调整 。
请注意了 , 哪怕这些样品完成上述测试之后 , 依然需要放到车里面 , 在实地环境进行夜以继日地路试 。
如果确信电芯产品的研发成功在望 , 将会进入到下面的一系列极具挑战的研发环节 , 即进行制程研发、工艺开发、产能建设、生产调试、SOP、爬产……
一款动力电池产品的研发和量产 , 请做好2年的准备 。
比亚迪刀片电池背后 , 另外一个革命性的突破 , 就是采用叠片工艺 , 而且是大电芯叠片工艺 , 高速叠片技术 。
这几乎又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
事实上 , 大尺寸的刀片电芯 , 只能采取叠片工艺进行生产 , 而大尺寸高速叠片技术 , 对于所有动力电池制造商而言 , 又是难上加难 。
这样的制程 , 在短时间之内是没有可能被突破的 , 涉及的工作太多了 , 包括高速大尺寸可调的叠片机、分切设备和叠片工艺等很难突破的门槛 。
截止目前 , 宁德时代们采用的制造工艺依然卷绕为主 。
卷绕的优势是 , 制造设备和工艺均比较成熟 , 稳定 , 产能高和良率可控 。
但是 , 卷绕的问题一目了然 , 无法制造大电芯和长电芯 , 宁德时代目前制造的最大的电芯 , 长度为220mm的样子 。
此外卷绕工艺做出来的电芯在内阻、内部温度一致性、内部应力等方面 , 都无法与叠片工艺匹敌 。
在国内 , 蜂巢能源科技也采用了叠片的技术 , 但他们的最大电芯尺寸最高可以冲刺到400mm , 现阶段制造的最大长度还是220mm 。
为何做大电芯难度会这么大呢?这会涉及到辊压、分切、叠片机的制造精度误差问题 。 比如分切的刀片 , 长度要达到2000mm的时候 , 它的误差率将会大大高于刀片长度只有400mm的 , 这在高速运作的流水线中 , 对效率和良率会带来致命的挑战 。
这也是为何LG化学的波兰工厂 , 将引入高速宽幅涂布机之后 , 就造成了良率的大幅下滑 , 不得不停产返修 , 造成了奥迪e-tron、捷豹I-Pace等工厂的停产 。
动力电池制造产业和芯片制造产业非常像 , 在这个领域 , 6西格玛的质量要求是基本门槛 。
动力电池需要在微米级的精度上进行高速的作业 , 其制造环境 , 对粉尘、水蒸气、温度 , 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 , 任何颗粒物或者毛刺的出现 , 都将会对动力电池在10年的生命周期中造成致命的质量瑕疵 。
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制造 , 对设备精度和制造工艺的要求是极高的 。
以宁德时代为例 , 如果想将卷绕工艺切换为叠片工艺 , 转产刀片电池 , 将会发生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