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唐代牛李党争始末(下),为了反对而反对,文官势力成为宦官附庸


接上篇《唐代牛李党争始末(上) , 从观点之争到个人恩怨 , 背后还有宦官》
【牛党先行兴起】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 , 牛僧孺在李逢吉推荐下进入宰相班子 , 随即把在外的李宗闵调回长安任中书舍人 , 既有牛僧孺这位宰相帮忙 , 又有宦官势力背后撑腰 , 李宗闵官位一路上升 , 到了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 , 李宗闵也进入了宰相班子 。
牛僧孺这人为官也算廉洁 , 不愿意成为李逢吉和宦官势力的傀儡 , 主动外出到地方上为官 , 后来李逢吉也被外放出京 , 李宗闵成了“牛党”的领袖 。
几乎与此同时 , 裴度也推荐一直在外的李德裕入朝为相 , 但李宗闵既然为相自然就不会坐视 , 李德裕回京不到十天就被李宗闵和宦官势力合伙排挤出京 。 之后李宗闵再次把牛僧孺调回长安进入宰相班子 , 开始了“牛党”权倾朝野的时期 。
“牛、李权赫于天下” , “二人唱和 , 凡德裕之党皆逐之” 。 (《旧唐书》)
包括裴度 , 虽然对李宗闵有过大恩 , 但政治观点不同 , 又推荐了李德裕 , 李宗闵也寻机排挤裴度离开了长安 。
李宗闵、牛僧孺把他们的同学、同年、同榜大多提拔到高位 , 当时长安城中流传一句话 , “门生故吏 , 不牛则李” , 李就是李宗闵 , 牛就是牛僧孺 。
围绕李宗闵 , 除了牛僧孺之外 , 还有一大批人 。 宰相级别的包括杨嗣复、李珏等人 , 另外还有号称“三杨”的杨虞卿兄弟三人也在关键岗位 , 形成了一个以李宗闵为核心的政治集团 。
当时最聪明的一个人是白居易 , 他的妻子是三杨之一杨颖士一族的 , 天生的“牛党”成员 , 但同时又一直与“牛党”对头裴度、元稹等人交好 , 为了避免麻烦 , 索性一直在外为官 , 这才得以安享晚年 。
中年|唐代牛李党争始末(下),为了反对而反对,文官势力成为宦官附庸
本文插图
【牛党 , 没干过什么正经事儿】
既然李宗闵是依附宦官起家的 , 自然就不会支持唐文宗除去宦官的想法 。 同时 , 他们的主和思想决定了他们对唐王朝的藩镇问题毫无建树 。
太和四年(830年) , 另一位宰相宋申锡被宦官诬陷谋反的时候 , 李宗闵一言不发 , 牛僧孺反对也非常微弱 , 宋申锡在其他官员求情下勉强保住了一条命 , 被贬出京 。
太和五年(831年) , 幽州镇下属将领驱逐节度使 , 牛僧孺认为“范阳得失 , 不系国家休戚 , 自安、史已来 , 翻覆如此 。 ”史书上记载的牛僧孺原话都是这个调调 , 意思是幽州得失不是国家大事 , 而且这种事情早就有 , 你皇帝应该习惯 。 又说需要依靠幽州兵抵御契丹和奚族 , 只要授予节度使称号 , 幽州就能完成这一任务 。
这简直不像一个宰相应该说的话 , 如果藩镇都能守土安民 , 要国家干什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对此提出了批评 , “如僧孺之言 , 姑息偷安之术耳 , 岂宰相佐天子御天下之道哉!”
中年|唐代牛李党争始末(下),为了反对而反对,文官势力成为宦官附庸
本文插图
(堂堂宰相牛僧孺写的传奇志怪小说《玄怪录》)
太和六年(832年)发生的维州事件 , 是牛党主和观点的充分反应 , 也造成了牛党彻底失去了唐文宗的信任 。
当时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 , 吐蕃维州守将献城投降 。 维州是唐、蕃争夺的战略要地 , 为了这座城市 , 双方付出了无数的生命 。 这次不战而得 , 唐王朝在蜀中的战略局面有了很大改观 。
但朝中是李宗闵、牛僧孺为相 , 一来是为了反对李德裕 , 二来也是牛党一贯的主和战略 , 不顾吐蕃先破坏盟约攻打唐王朝的事实 , 以国家应该遵守盟约为由 , 让李德裕不接受维州投降 , 并送还维州投降兵将 。
送还那日 , 吐蕃当着唐军的面 , 把维州降人及家属三百余人全部诛杀 , 无论男女老幼 , 其中尚有婴儿 , 吐蕃士兵用枪槊抛掷 , 周边唐军无不流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