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30年前怀揣5块钱闯深圳,他笑称自己最初是“三无”人员

明年是深圳市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 , 随着“我和留医部的故事”征集推文《看哭@每一组都是深圳人的独家记忆 , 你看你有几分像从前?》发布 , 许多深圳人纷纷从记忆池中打捞起自己和“留医部”的珍贵回忆 。
“我和留医部的故事” 系列报道陆续出炉 。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讲述留医部最初的模样 , 以及他们所亲历和见证的各种故事 。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 近40年 , “留医部”与三代人的情谊:一种信赖 , 一种延续
● 邱晨:扎根深圳的第29个年头 ,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留医部”......
● “以前没有救护车 , 一听到拖拉机驶近就知道来病人了”
● 郭富城曾到深医慰问患者?回首过往岁月 , 这些故事太动人!
● 52岁那年 , 他放弃当“厅官”机会南下深圳!他们为什么选择深医?
● 曾师从钟南山 , 从非典到新冠 , 她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
● 一干就是二十几年 , 他是“双料博士后” , 他见证“留医部”的发展......
● 一家三代人在这里工作 , 第一代102岁!他们为什么选择这里?
我和留医部的故事
01
鲍世韵 , 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 。 安徽人 , 1962年出生 , 1990年在中山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
他怀揣5块钱就来深圳了
“1990年7月 , 我要从广州来深圳市人民医院报到时 , 身上没有钱 , 连火车票都买不起 。 因此 , 我只好跟同学借了20元 。 其中 , 花15元买了火车票 , 身上就只剩下5元 。 然后 , 我就这样过来了 。 ”鲍世韵说 。
当时他以为过来报到后立马就可以领到工资 , 所以没有将身上没钱的事放在心上 。
结果 , 他到深圳时刚好是周末下午 , 医院负责发工资的人已下班 , 所以他没领到工资 , 没钱买饭菜票 。 这可怎么办呢?深圳这边他没一个认识的人呀 。 他思来想去 , 只好向与自己一起从广州过来的人借 。
“记得是向后来担任人民医院副院长的张伟借的 。 他当时还没来医院上班 , 是送夫人来报到的 , 刚好和我同车过来 , 我来到深圳就只认识他” 。
因为不好意思直接说自己身上没钱 , 他向张伟借钱时就说没买到饭菜票 。 直到过了两天 , 周一医院财务人员上班了 , 给他发了工资之后 , 他身上才有钱 。
“那时候 , 条件确实比较艰苦 。 我记得 , 报到之后要买铺盖 , 为了节省1块钱 , 我舍近求远 , 从留医部走路到东门市场去买席子 。 那时路况不好 , 我走了很久 。 ”
在此之前 , 尽管他没有来过深圳 , 但是知道深圳 , 也向往深圳 。 因此 , 当他临近毕业时 , 就把简历发到深圳市人民医院 , 希望能来深圳工作 。 随后 , 人民医院同意接收他 , 所以他就过来了 。
“那时候 , 我记得第一笔发了300元/月 , 而我之前在广州读书时领的补助是45元/月 。 因此 , 等于工资一下子多了约6倍 , 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有这么多钱 , 心里还在盘算着要怎么花这些钱 。 ”
鲍世韵认为 , 那时候相对于内地其他地方 , 深圳在同等条件下可以给出较高的工资收入 , 这也是吸引各种人才前来投奔深圳的主要原因之一 。
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科室
回首过往 , 鲍世韵表示 , 自己当年是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 , 怀揣梦想来到特区 , 见证和参与了特区的发展壮大 。
“当时 , 人民医院最高的楼只有2层半 , 现在人民医院最高的楼有20多层 , 从医院大楼的高度变化也可以看出 , 医院的发展变化非常大” 。
“刚来深圳的时候 , 我可以说一无所有 , 也什么都不懂 。 随后 , 经过医院的培养 , 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 随后还担任了科室主任 , 成为学科带头人 。 ”
他表示 , 自己是留医部和深圳市医疗卫生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受益者 。
▲2020年8月24日 , 深圳市人民医院举行庆祝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完成手术突破100例仪式 , 右七为肝胆外科主任鲍世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