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印边境对峙后的印度国内现状:莫迪无路可退( 二 )


文章图片

印度人民党选举逻辑的成功转变得益于莫迪政府充分利用了2016年起印巴边境上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冲突事件 。
2016年1月 , 印度旁遮普邦帕坦科特(Pathankot)空军基地受到6名武装分子袭击 , 双方交火超过17个小时 , 最终造成7名印度士兵死亡 , 多人受伤 。
2016年9月18日 , 印控克什米尔乌里地区的印度军队司令部凌晨遭到一伙武装分子的袭击 , 共有19名印度士兵死亡 , 30多名士兵受伤 。 10天后莫迪政府突然宣布印度军队成功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恐怖分子营地进行了精准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 但同时印度外交部表示"没有更多后续的袭击计划" , [5]不愿将事态进一步升级 。
该事件后来还被拍成电影 , 名字就为《乌里:外科手术式打击》 , 于2019印度大选年上映伊始便极受欢迎 , 全球范围内创造了约5300万美元的票房 , 稳居2019年宝莱坞票房榜首 。
印度|中印边境对峙后的印度国内现状:莫迪无路可退
文章图片

电影《乌里》又被部分媒体称为印度"战狼"
又如2019年2月14日 , 一列载有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人员的车队在印控克区普尔瓦马县(Pulwama)遭到汽车自杀式袭击 , 印方46名人员当场死亡 。 与乌里事件类似 , 两周后莫迪政府突然宣布印度空军成功越过印巴停火线对巴基斯坦巴拉科特(Balakot)恐怖分子训练营进行了空袭 。 随后印巴双方空军频繁跨境行动 , 事态愈发紧张 , 直至被俘的印度英雄飞行员阿比纳丹·瓦塔曼(Abhinandan Varthaman)返回印度事态才得到平息 。
尽管莫迪政府一直强调对巴的打击或空袭为反恐行为 , 但其每次高调的回应都明显服务于国内的选举政治 。 外科手术式打击的真实效果以及空袭的成效究竟如何或许根本不重要 , 莫迪目的十分明确 , 即区别于早前国大党的"柔软"形象 , 塑造保家卫国的"强人"形象 。 为达到该目的 , 莫迪政府一方面控诉国内反对党将国家安全、边境议题政治化 , 另一方面自己却充分利用其执政党的优势使用国家安全议题进行选举动员 。
印度|中印边境对峙后的印度国内现状:莫迪无路可退
文章图片

莫迪所提出的对巴基斯坦"先发制人地打击(Preemptive Strike)"似乎包含两层含义 , 对外的打击和对内的打击 , 对外的打击效果是姿态性的 , 对内的打击或许才是真正目的 。
印度|中印边境对峙后的印度国内现状:莫迪无路可退
文章图片

自印人党2014年执政以来 , 莫迪政府对个人和组织的"反国家"指控频率极高 , 甚至在被俘的空军飞行员瓦塔曼尚未被移送回国前 , 莫迪就已经"先发制人"地对国内反对党进行了言语抨击:"一些政党从讨厌莫迪 , 到现在开始憎恨印度 。 当整个国家都在支持我们的军队时 , 一些政党却在怀疑他们 , 同样是这些政客的言论在帮助巴基斯坦 , 伤害印度 。 "
同样地 , 倘若对比印度人民党2019年与2014年的政党竞选纲领不难发现 , 2014年的竞选纲领将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排在首要地位 , 而2019年其政党宣言开篇就是"Nation First" , 强调印度国家安全为最重要的政策议题 , 与之相伴随的是"坚定的印度 , 强大的印度"的竞选口号 。
印度|中印边境对峙后的印度国内现状:莫迪无路可退
文章图片

2019年莫迪以"印度守护者(Chowkidar)"取代早前的"发展引领者(Vikar Purush)"的形象成功赢得人民院选举 , 这一形象转变的背后不仅反映出印人党竞选逻辑的变化 , 也表现出守卫印度的"政治强人"形象似乎是莫迪当下唯一可依靠的"选举武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