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司马迁给当权者上了一堂经济课,可谓石破天惊!( 二 )
重农 , 还是重商
如何实现民富、国富呢?传统的看法是要"重本抑末" 。 "本"是农业 , "末"是农业之外的其他各业 , 包括手工业、商业等 , 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能民富国强 。
【司马迁|司马迁给当权者上了一堂经济课,可谓石破天惊!】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因为在一些人看来 , 直接从事生产的人才能创造财富 , 像商人这样靠从事交易而致富的人是"蠹虫" 。 司马迁不同意这种看法 , 他引《周书》上的话"农不出则乏其食 , 工不出则乏其事 , 商不出则三宝绝 , 虞不出则财匮少" , 说明各行各业的重要 。 农是农业、工是手工业、商是商业、虞是从事山林渔猎的人 , 农、工、商、虞四业互相无法替代 。
在这四业之中司马迁更强调商业 , 《货殖列传》就是为成功的商人们立传 , 其中包括范蠡、子贡、白圭、猗顿、卓氏、程郑、孔氏、师氏、任氏等人 。 这些"企业家"在商业上都很成功 , 但他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 , 顶着"为富不仁"的帽子 , 不仅被舆论歧视 , 而且经常受到政策的打压 。
汉初规定商人不得为官、不得占田 , 后来更视商人为亡命、赘婿这一类人而进行贬斥 。
司马迁肯定了商人的价值 , 进一步指出"夫用贫求富 , 农不如工 , 工不如商" 。 现代经济学认为工业的附加值确实比农业高 , 而商业、服务业的附加值又比工业高 , 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 。
文章图片
司马迁反对歧视商人 , 认为"富者得势益彰" 。 他举例说 , 孔子之所以"名布扬于天下" , 与他的学生子贡有很大关系 。 众所周知子贡是个成功的商人 , 很富有 , 正是因为他有条件对老师进行不遗余力地宣扬 , 孔子在后世才这么知名 。
司马迁甚至提出了"素封"的概念 , 认为这些成功的商人虽然没有爵位、没有官职 , 但他们是"千金之家" , 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一点儿都不比王侯、高官小 。
干预 , 还是不干预
国家要对经济进行管理 , 怎么管?管仲认为必须全面加强管理 , "以轻重御天下之道" , 通过货币、价格、税收等手段控制物资流通 , 对盐、铁等战略性物资实行国家专营 。 他的主张被称为"轻重论" 。
司马迁不同意这种观点 , 他认为国家管理经济有五种方式:一是"善者因之" , 通过实行自由经济政策 , 顺其自然 , 国家不干预;二是"利导之" , 通过一些手段 , 如物质利益、经济杠杆等引导经济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三是"教诲之" , 通过教化手段影响人们 , 鼓励人们从事某些经济活动;四是"整齐之" , 通过法律、行政等强制手段规范、整治人们的经济活动;五是"与之争" , 通过直接干预、介入经济与民争利 。
司马迁认为第一种方式最好 , 最后一种方式最差 。 他的"善因论"与管仲的"轻重论"刚好相对 , 一个主张国家不干预经济 , 一个主张干预 。
作为太史令出身的历史学家 , 司马迁本应专注述史 , 但他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显然也十分深入、深刻 , 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 。
汉初无为而治 , 对经济活动较少干预 , 经济得到了快速恢复和发展 , 出现了"文景之治" 。 但从汉武帝起逐步改变了不干预的经济政策 , 推行重农抑商、移民屯垦、假民公田 , 不仅收回了货币发行权、盐铁经营权 , 还实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酒榷等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 , 加强了对经济的管控 。
司马迁写《平准论》 , 叙述的就是汉初以来经济政策的变化 , 对汉武帝实行强化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进行了评议 。 他认为由于国家强化了干预 , 汉初以来几代人辛勤积累的财富可能一耗而空 。
司马迁认为应该"善者因之" 。 这是一种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 与亚当·斯密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异曲同工 。
后代有学者说"读中国书未读《史记》 , 可算未曾读书;读《史记》未读《货殖列传》 , 可算未读《史记》" 。 然而 , 司马迁倾注了极大热情和智慧为治政者们上的这一堂经济课 , 长时间里鲜有知音和共鸣 。
推荐阅读
- 曹丕|她是婢女出身,却打败甄姬当上了后宫之主
- 陪嫁|历史上最成功的陪嫁丫鬟,小姐成了嫔妃,她却当上了皇后
- 朱元璋|皇帝上了一道菜试探功臣, 有一人看懂了立马辞官, 其它人全部被杀
- 皇帝|太医给皇帝治病,走到窗前却说:皇上您的龙袍掉地上了,因此保命
- 李治|三个皇室男人,欺她宠她敬他,但她却直接坐上了皇位
- 司马迁|《史记》说“汗”
- 皇帝|他与朋友喝醉酒,却不小心误上了龙床,无奈之下起兵造反建当皇帝
- 皇帝|小孩当着皇帝的面坐上了龙椅,皇帝:这位置好坐吗?小孩说出4字
- 韩信|王者大峡谷的男英雄全穿上了婚纱,韩跳跳看李白的眼睛都直了……
- 刘邦|刘邦当上了皇帝,为了人伦,封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