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建有韧性的区域经济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更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研究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并制定更加符合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域治理体制机制是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 。首先在东西部差距缩小的同时,南北分化现象凸显 。有专家认为,东西差距主要是生产力布局的差距,南北差距则主要是开放、创新和经济活力的差距 。二是中部、西南、东南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三角稳定增长带 。伴随着产业转移和升级,中部、西南和东南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新黄金三角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上半年全国有16个省份经济实现正增长 。其中,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中9个实现正增长,充分展示出这个新黄金三角的稳定性和韧性 。三是区域开放成为开放型经济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 。自贸区、自贸港等开放平台的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的实施,使内陆和沿边的边缘区位劣势,转而成为开放推动的新辐射中心或新开放前沿优势 。四是创新成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因素 。在数字经济时代,中西部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是新因素激活区域比较优势的典型案例 。五是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平台 。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都市圈带动城市群,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 。
未来一个时期,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更加注重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在坚持四大板块区域总体战略的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则会更加注重培育形成发展动力,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更加强调生态保护,为全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如何处理“发展好”和“保护好”的关系,将是未来区域协调的一条重要主线 。
【区域|构建有韧性的区域经济格局】构建具有韧性的区域经济布局,就要建好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制度体系 。一是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既要强调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产业专业化,又要考虑粮食安全、生态等多重目标 。二是更加重视区域内轻重产业比例、服务本地和出口企业比例等的优化平衡 。三是提高储备应急物资和生产产品的能力,更好构建平时民用,急时民用转急用的机制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马庆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