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研学长|诺奖奖金为何119年还没发完?诺贝尔到底留下了多少钱?
点击箭头处“蓝色字” , 关注我们哦!!
文章图片
这是你与/宁录/的第5次相遇
诺贝尔奖 , 被誉为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 每年的10月份 , 诺奖的评选结果都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 。 最近 , 2020年各学科的诺奖评选结果也在陆陆续续的公布 。
相比于2019年 , 今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增加至1000万瑞典克朗 , 这相当于759余万元 。
759万虽然很多 , 但是跟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相比 , 实在不为多 。
【小安研学长|诺奖奖金为何119年还没发完?诺贝尔到底留下了多少钱?】当然 , 诺奖得主们真正在乎的可能不是这份丰厚的奖金 , 而是这份至高的荣誉 。
诺贝尔奖可谓世人皆知 , 但并非人人都了解 , 今天就通过这一篇文章给大家科普一下 。
一百多年前 , 诺贝尔去世 , 他留下了3100万瑞典克朗(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13亿元人民币) , 他说:“我死后 , 遗产当奖金 , 要让学者衣食无忧 , 不担心生活问题 。 提供给学者们的奖金 , 要相当于大学教授20年的薪水 。 ”
于是 , 遵照他的遗嘱 , 信托基金会每年颁出六个奖项 , 并发放高额奖金 , 成为全世界的年度盛事 。
这一颁 , 就颁了119年 。
尽管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 , 每单项的奖金只有15万瑞典克朗(不过 , 想象一下 , 当年的钱是多么值钱 , 与今天不能同日而语) 。
但是 , 奖金逐年增长 , 一直到今年的1000万瑞典克朗 。
以每一个单项1000万瑞典克朗计算 , 六个奖项 , 一年就要发放6000万瑞典克朗 , 远高于诺贝尔当年留下的遗产 。
为什么3100万的遗产 , 每年发那么多 , 连续发了119年 , 还没有发完呢?
这个问题 , 如果你不懂投资的正确理念 , 你一辈子想破头 , 也不会想通 。
那么 , 诺奖基金是怎么做的呢?
一般来说 , 由捐赠设立的信托基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花费型 , 顾名思义 , 基金是用来花的 , 花完算数;另一种是永续型 , 不能直接花费 , 而是用来投资 , 用投资收益进行花费 。
诺奖基金就是永续型信托基金 。
每年 , 该基金会将投资净收益的10%作为公积金继续投资 , 余下的90%交给各颁奖机构作为奖金和评奖费用 。
只用投资收益颁奖 , 且每年还要强制留下投资净收益的10%继续投资 , 才使得诺奖 , 一百多年来 , 长发长有 , 越发越多 。
我们理财也是如此 , 除了每个月从工资收入中存下一笔加入财富账户进行投资以外 , 投资产生的收益也别全用作享受了 , 也要留下一笔继续滚存 。 这样才能产生复利的效应 。
事实上 , 诺奖基金也不是一开始就找到正确的投资理念的 。
当年 , 信托公司遵照诺贝尔的遗嘱 , 成立了信托基金 , 主要投资于较安全的国债和存款 。
就像如今很多人把钱放在银行或宝宝类产品一样 , 虽然安全 , 利息却很低 。
到1953年的时候 , 诺奖基金已经颁剩只有2000万了 。
1953年开始 , 诺奖基金会改变了投资策略 , 开始投资股票和房地产 。
对资产配置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整 , 大致如下:50%的资金配置股票 , 17%配置债券 , 剩余33%配置房地产等其他类型资产 。
在连续119年 , 每年发放巨额奖金之后 , 诺奖基金从1901年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13亿元人民币的本金 , 到2019年诺奖基金规模达到了约32亿人民币 , 市值增长了142% 。
因此 , 诺贝尔奖得以一直持续至今天 , 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
诺贝尔他一生都没有妻室儿女 , 亲弟弟也在试验中去世 。
几乎所有大人物都想青史留名 , 但无论是帝王将相 , 还是富豪权贵 。
不管在世时多么有权势 , 坐拥多少财富 , 随着岁月的流逝 , 多半被逐渐淡忘 , 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名字和几句简单的介绍 , 真可谓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但诺贝尔不同 , 尽管已经去世一百多年 , 但每年他都会引发全世界公众和媒体的关注 。
一个人真正死亡的时候是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再记得这个人的时候 。
所以 , 诺贝尔奖的永续将试得诺贝尔这位伟大的发明奖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 , 并将永远是科学界那颗最闪亮的明星 。
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 , 理财需谨慎 。
推荐阅读
- 诺贝尔|孩子问诺贝尔奖成果有多牛?影响人类生活的十大诺奖成果,一定要讲给孩子|特别关注
- 黑洞|诺奖以上,真相未满:追捕黑洞二百年
- 综艺|《创4》首位正式学员疑曝光,由希林娜依·高推荐,是王源的学长
- 世界粮食计划署|诺奖解析:食物是对抗混乱的最佳疫苗 和平和零饥饿携手并进
- 中国新闻网|村上春树再次与诺奖失之交臂 因为作品太火?
- 需要|站在十字路口的百年诺奖
- 胖福的小木屋|斩获诺奖的基因编辑技术,在未来或将改造人类,进行星际移民
- 高尔基|他可能是史上最尴尬诺奖得主:和死对头同台领奖,研究成果还被对方当场批评
- 徐老游|更远了,马光远:中国和诺奖的距离
- |诺奖热背后,带来4点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