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什么会选择了“丙肝病毒的发现”?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北京时间10月5日正式颁发 , 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 , 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评奖委员会强调 , 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 , 并使血液检测和研发抗病毒新药成为可能 , 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
今年的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什么会选择了“丙肝病毒的发现”?采访人员联系上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吴超进行了解读 。
|今年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什么会选择了“丙肝病毒的发现”?
本文插图

获奖科学家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查尔斯·赖斯
【为什么获奖的是丙肝病毒的发现?】
“丙肝”是最常见的经输血传播的疾病之一
我们对于“丙肝”的认知 , 多半出现在住院、或是输血前的常规化验单上 。 除了乙肝、艾滋病等病毒的筛查外 , 丙肝病毒抗体的筛查也位列其中 ,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吴超告诉采访人员 ,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 主要以血源性传播为主 , 中国约有一千万 , 而全球约有一亿感染者 , 是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丙肝的临床隐匿性很高 , 绝大部分患者感染后几乎不表现临床症状 , 最终发展成为严重的肝硬化或肝癌 。 因此 , 在人群中潜伏的丙肝患者不仅自身健康风险巨大 , 同时作为传染源也是威胁社会公共卫生的隐患 。
然而 , 在很长时间里 , “丙肝”一直以“无名氏”的状态存在着 。 知乎医学话题优秀答主 ,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手抖毛大夫”介绍 , 由于曾在输血人群中大量感染 , 它一度被叫做“输血性肝炎” 。 在它未被确定病原体的时候 , 由于这种不明原因的肝炎太多 , 也曾被叫做“非甲非乙型肝炎” 。 直到这次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哈维·阿尔特、查尔斯·赖斯以及迈克尔·霍顿——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 , 终于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 , 克隆出了丙肝病毒 , “非甲非乙型肝炎”及其病毒才被命名为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 。
没有病毒的发现 , 就无法干预它
为什么今年的诺奖生理学医学奖“选择”了丙肝病毒的发现?吴超表示 , 丙肝病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 是“理所应该的事” 。相比乙肝 , 丙肝更为凶险 , 其转化为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更高 。 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 , 如果不知道病原 , 那么治疗、防控和治病机制的研究就是“无源之水” 。 科学家们发现了病毒 , 便能“有的放矢” , 对它进行干预 , 开展治疗并研究相关的治病机制 。
在很长时间里 , 科研工作者对于丙肝的研究都处在摸索的阶段中 。 直到1989年 , 迈克尔·霍顿教授和他的团队利用分子生物学克隆技术 , 分离出了丙肝病毒的RNA片段 , 让丙肝检测从以往的排除法发现 , 进入到了精准化发现的新阶段 。 知乎医学话题优秀答主“药明康德”介绍 , 这样的检测被迅速应用于世界范围内的输血及血制品筛查 , 到1992年随着技术的改进 , 丙肝病毒几乎从输血及血制品供应中绝迹 , 每年让数百万患者免受丙肝感染 。
【抗击丙肝 , 科研工作者“很拼”】
丙肝消灭最大的问题是 , 不知道病人在哪里
“在目前 , 丙肝病毒消灭的最大问题便在于 , 不知道病人在哪里 。 因为丙肝的感染是不知不觉的 , 堪称‘沉默的杀手’ 。 ”吴超举例 , 不安全的输血、拔牙或是纹眉 , 都会有感染丙肝的风险 。 因此 , 丙肝的筛查变成了治疗的重中之重 。 很多患者是在接受体格检查 , 或者是动手术之前 , 才发现自己感染了丙肝 。 一些丙肝病毒 , 甚至在人体内长期“潜伏” 。
吴超介绍 , 现阶段 , 丙肝治疗的任务是如何发现和筛查 。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 , 医保对于丙肝药物进行了国家谈判 , 已经将3种丙肝直接抗病毒的治疗药物纳入医保 , 丙肝患者的治疗费用从数十万元降低到几千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