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改编:选择神性还是人性( 三 )

《姜子牙》的改编:选择神性还是人性
所谓“神仙” , 就是用“仙性”取代了“人性” 。 所谓“人性”的表现 , 就是喜怒哀乐之类的感情 , 它作为神人的分界是被严格区分和限制的 , 神仙哪怕只是流露出任何一点感情 , 就被认为是动了“凡心” , 会遭到严厉的惩罚 。 对于这一点 , 其实《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就是个“楷模” 。 诛杀狐狸精时 , “妲己绑缚在法场 , 果然千娇百媚 , 似玉如花 , 众军士如木雕泥塑” 。 最后还得有着四十年修炼道行的姜子牙亲自出马 。 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取出陆压所赐葫芦 , 才算了结了妲己的性命 。 至于反面人物同样不胜枚举 。 《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因骚扰嫦娥被贬下界如此 , 《宝莲灯》里主动思凡下界的三圣母如此 , 就连《天书奇谭》里的袁公也因为对人类无法获取“天书”知识表示了同情而被贬下云梦山白云洞 。 若以此看 , 《姜子牙》里的师尊在强令姜子牙杀死“狐妖”(及妲己)时所说的“这是为了除去你心中的善念”其实倒是很符合古典文学对“神仙”的要求 。但动画片里的姜子牙 , “人性”到底战胜了“仙性” 。 这位一心向“善”的大英雄 , 先是为了拯救妲己而几次违抗“师尊”的指令 , 最后终于觉察到“师尊”毫无人性的统治才是世上灾难的源头 。 他毅然毁断了连接天界与人间的“天梯” , 中止了“师尊”对人世间的干涉 , 还天下一个朗朗太平 。 这是人性的觉醒和自我肯定 , 也暗示了现代性世界对传统社会的胜利 。 当然 , 在从神到人的过程中 , 姜子牙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包括他在恶战中须发皆白 , 以至于变成了经典的“太公”形象 。 这倒是令人想起了《魔戒》里的主角弗罗多 。 魔戒被摧毁后 , 遭受苦难的中土大地上的人民得以被拯救 。 正如弗罗多所说“危难来临的时刻 , 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做出放弃 , 这样其他人才能够继续享受幸福” 。无论如何 , 只有在经典题材中注入新鲜的时代血液 , 才能让优秀传统题材走得更远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姜子牙》不失为《哪吒》之后的又一次对想象力的挑战 。 毕竟 , 动画行业内有着这样一句俗语:“没有你做不到的 , 只有你想不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