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京华物语| 隆福寺:繁华六百年的北京“旺地”( 二 )


繁华|京华物语| 隆福寺:繁华六百年的北京“旺地”
图片

1920年代的隆福寺遛鸟人 , 当年的隆福寺庙市也是老北京著名的鸟市 。
土地庙 , 位于宣武门外下斜街 , 如今在宣武医院范围内 。 当年土地庙庙会的规模很大 , 每月逢三开市 , 农副产品、百货、饮食等琳琅满目 , 以售卖鸡毛掸子出名 。
花市火神庙 ,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花市大街113号 , 是一个大型的人造花专业市场 。 火神庙 , 大号“敕建火德真君庙” , 现为文物保护单位 。 此庙始建于明代 , 因集市以售卖假花、头饰等闻名 , 故称“花市” , 以闺阁女子为消费对象 。 据清人震钧所著《天咫偶闻》中载 , 花市“每逢四有市 , 其北四条胡同 , 则皆闺阁装饰所需” 。 民国后这个市场衰落了 。
这五大庙会最富传奇色彩的当属隆福寺庙会 , 因为地处东城东四牌楼之西 , 距离外埠进京货运的集散地朝阳门很近 , 有些货品可直接运来销售 。 它在城市中心位置 , 离皇城最近 , 权贵聚居 , 繁华自不必说 , 历来都是与“西庙”护国寺齐名甚至更为出彩 , 民俗史学者历来将隆福寺庙会列为京城五大庙会之首
(“诸市之冠”)
。 清嘉庆二十二年
(1817)
得硕亭所著《京都竹枝词》
(又名《草珠一串》)
载:“东西两庙货真全 , 一日能销百万钱 。 多少贵人闲至此 , 衣香犹带御炉烟 。 ”这样的销售额 , 是那个时代京城繁荣商业的缩影 。
隆福寺:庙市的“旺地”
庙大 , 信众聚集 , 香火旺 。 首先 , 隆福寺作为佛教寺院就非比寻常 , 它始建于明景泰三年
(1452)
, 次年落成 。 景泰皇帝原本要到寺院看看 , 身边有人上疏说是“不可事夷狄之鬼” , “不可临非圣之地” , 因为此寺院的特别之处是番
(喇嘛)
、禅
(和尚)
同住 , 景泰皇帝就没有驾临 。
该寺到清雍正元年
(1723)
重修 , 在清朝称“大隆福寺” , 雍正御制隆福寺碑文 , 乾隆御书二匾额 , 名“法镜心宗”“常乐我净” 。 这时它已成为纯粹的喇嘛寺 , 也是朝廷的香火院 。 寺院三世佛、三大士分别在大殿第二层和第三层 。 第四层 , 则左殿藏经 , 右殿转轮 , 中经毗卢殿 , 至第五层 , 乃大法堂 。 毗卢殿穹窿上的藻井精美绝伦 , 用色艳丽大胆 , 描绘的是天龙八部及华藏界 , 顶部蟠龙呼之欲出 , 艺术造诣和价值令人叹为观止 。 万幸的是这幅藻井拜唐山地震之赐 , 在1976年大殿成为危房之时 , 被有识之士拆下来运走 , 一堆散件放在黄寺喇嘛庙厕所边十五年 , 直到1991年在先农坛太岁殿里将散件修复 , 成为古代建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 这幅藻井是隆福寺唯一的存世遗产 。
繁华|京华物语| 隆福寺:繁华六百年的北京“旺地”
图片

隆福寺市场上看拉洋片的游人 。
因为地处京华繁荣的城市中心 , 庙里的香火十分兴旺 。 每旬九、十有庙会 , 游人如鲫 , 附近王府居住的人、东交民巷一带的外国人、普通市民和近郊农民都来赶庙会 , 摊贩为多赚钱 , 九、十两天之后依旧舍不得撤摊 , 继续营业一两天 。 这样隆福寺庙会就由每旬两天变为九、十和下一旬的一、二 , 共四天 , 而一个月三旬便有十二天有庙会 。 这是张中行先生1936年在《北平的庙会》里记录的 。 有些记载说是每月初一、初二和初九、初十开市 , 这是错误的 , 不是每月四天 , 而是每旬四天 。
《日下旧闻考》引用《大清一统志》 , 记载着“每月之九、十有庙市 , 百货骈阗 , 为庙市之冠” 。 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云:
九、十开东庙 , 开庙之日 , 百货云集 , 凡珠玉、绫罗、衣服、饮食、古玩、字画、花鸟、虫鱼以及寻常日用之物 , 星卜、杂技之流 , 无所不有 。 乃都城内一大市会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