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长坂坡之战,真实的历史比演义更传奇( 四 )


文章图片

当然 , 骑兵可以换马 , 曹操远征乌丸时缴获大量马匹 , 有能力给王牌部队配备较多战马 , 但充其量也就一人双马配置 , 而且换乘马照样也要跟随奔跑 , 无非是负重轻一些 , 虎豹骑长途奔袭 , 携带不了大量饲料 , 这样下来马匹死亡率仍旧居高不下 。
即使不考虑马匹折损 , 古代骑士也很难承受太长时间驰骋 , 毕竟他们不是1950年14小时急进70公里直插三所里的113师 , 更不是1935年一昼夜奔袭120公里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作为中世纪雇佣兵 , 绝大多数虎豹骑不可能有坚持到底的意志 , 必然要大量掉队 , 乃至累死途中 。 须知虎豹骑缺额要从百人将中精选递补 , 死一个都能让曹老大心疼半天 。
说到底 , 追击区区刘备 , 不值得曹操付出跑废王牌军的代价!
那么为什么《三国志》会记上"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字样呢?
其实此语只见于《蜀书·先主传》 , 《魏书·武帝纪》和《曹纯传》都没有具体描述 , 可见这是出自刘备一方史料记录 。 问题是当时战场大乱 , 刘玄德怎么知道曹军来的是五千骑而不是三千或者一万?又怎么知道追兵是在一昼夜跑完三百里?不过是"想当然耳" , 奥妙在于此战刘备败得太惨 , 为自我解嘲编出"不是我军无能而是曹军太变态"的神话 。
《三国志》有关记录中还有对不上卯的地方:既然虎豹骑这么能追 , 又怎能让刘备领先三百里跑到当阳?
按《先主传》 , 刘备是在曹操抵达宛城才得到消息 , 然后离开新野的 , 他那个军民混杂的逃难队伍 , 速度肯定比轻装前进的曹操慢得多 。 从地图上看 , 宛城到新野和新野到襄阳距离差不多 , 刘曹也就前后脚到达襄阳 , 满打满算刘备最多早出发三五日 , 按他们一日十余里脚程 , 怎么也跑不出襄阳百里范围 , 虎豹骑哪里需要追什么"三百余里"?
五、长坂坡 , 真实的谎言
所以 , 真实情况应该是这样的:
建安十三年八月 , 刘表病故 , 虽然刘琮蔡瑁封锁消息秘不发丧 , 但这事瞒不了多久 , 刘琮要继承父业 , 总要出来见人宣布接班;况且诸葛亮这个活地图就在刘备身边 , 他与荆襄大族可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
刘备很快得到准确消息 , 于是开始搞事情--虽然《先主传》及其注一再强调刘备不忍心与刘琮兵戎相见;但同书也说刘表死后"先主屯樊" , 也就是驻军樊城 , 即今襄阳市樊城区 , 与襄阳隔汉水相望 , 刘表活着的时候 , 绝不允许外人把手伸到这个腹心重地 。
显然刘备是不告自取 , 不管他话说得多漂亮 , 把军队开到樊城 , 就是兵临城下威胁主子 , 其心可诛!
这个时候诸葛亮建议直接攻打襄阳 , 但刘备顾忌政治影响 , 也不愿意付出很大代价 , 希望不战屈人之兵 。 前面说过刘备常备军不多 , 于是他需要动员屯田兵 , 才能以大兵压境 。 当然这需要时间 , 大致在八月底 , 刘备将数万人一股脑带来 , 命各部渡汉水缓步逼近襄阳 , 自己将大本营设在樊城 , 等刘琦赶来据有大义名分并形成绝对优势 , 逼刘琮做城下之盟 。
只是刘备他们低估了刘琮蔡瑁的恐慌情绪 , 为了自保他们索性引狼入室投降曹操 。 刘蔡不做则已做便做绝 , 他们不仅派人北上请降 , 甚至将自己选择明示刘备--咱们一拍两散 , 我得不到你也别想!
这一手完全出乎刘备意料 , 对于这种伤人八百自损一千的绝户计 , 他毫无办法--既然没有及早强攻襄阳 , 现在无论如何是来不及了 , 再迟疑下去就有灭顶之灾 。 于是在九月初 , 刘备离开襄阳转进江陵 。
大约同时 , 曹操于宛城誓师南下 , 大军行进不算很快 , 用七到八天走完二百里到达新野 , 这时他收到荆州投降书 。 曹营诸将大多怀疑刘琮的诚意 , 而曹操却觉得机不可失--刘琮得国不正根基不稳 , 内忧重重的他不可能再有精力对外耍手段 , 如果不能迅速给予正面回应 , 反而会平添变数 。 于是曹丞相力排众议 , 抛下大队辎重 , 简精锐轻装赶赴襄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