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长坂坡之战,真实的历史比演义更传奇( 三 )


作者按:三国群雄都是老打仗的了 , 懂得兵精粮足的重要性 , 只是很多地方因为军阀来回拉锯没法组织生产 , 有条件的话大家都会进行屯田(袁术可能除外) 。 曹操是因为屯田规模较大 , 成果也比较显著而知名 。 刘备跟曹操混过 , 多少也了解任峻枣袛屯田情况 , 搞拿来主义有样学样还是做得到的 。
《三国志》说刘备带着一票难民渡过汉水 , 本打算与刘琮合兵抗曹 , 但刘琮拒绝接纳 , 刘备只得转往南郡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再作打算 。 当时襄阳有很多人投奔刘备--可能是刘琦的支持者及其家族 , 以致刘备队伍进一步壮大 , "比到当阳 , 众十余万 , 辎重数千两 , 日行十余里" 。
有人以为这样行军非常不妥 , 于是劝刘备 "宜速行保江陵" , 而刘备则说了一通大道理:"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 今人归吾 , 吾何忍弃去!"
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 刘备并不是滥好人 , 跟他老祖宗刘邦一样 , 危急时刻老婆孩子都能丢 , 哪会真在乎什么仁义道德 。 关键是随行民众大多是新野屯田户 , 这些人是刘备苦心孤诣打造的基本盘 , 经过千方百计动员才跟来的 , 今后还将作为他夺取江陵后的统治基础 , 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放弃 。
刘备|长坂坡之战,真实的历史比演义更传奇
文章图片

为了取信于人 , 刘备以身作则跟大队一起走 , 甚至不能先送走毫无战斗力的眷属;因为大家不是傻瓜 , 老大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 , 不带家人不就是为了大难来时更容易抛弃大伙脚底抹油吗?
"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 , 好名声很重要 , 维持名声更艰难!
作者按:很多人觉得"日行十余里"是龟速 , 军情紧急还这么慢悠悠是在作死 。 其实不然 , 当时部队行军正常就是一日三十里(一舍)--19世纪欧洲陆军一般也是这个速度 , 未经训练缺少组织的难民能走正规军一半速度 , 已经表现非常出色了 , 要不是有大量稍有组织的屯田众可以当骨干 , 途中受惊炸营乃至溃散几乎不可避免 。 刘备性子还是有点粗疏的 , 估计干不来这种繁杂琐碎的细活 , 很可能是诸葛亮的手笔 。
即便如此 , 这个速度终究还是不够的 , 很多人将在当阳走到生命终点 。
四、虎豹骑 , 速度与激情
曹操兵不血刃进入襄阳 , 席不暇暖 , 就听说刘备率众南逃 , 而且他们逃亡目的地可能是刘表囤积大量军资的江陵 。
这还了得!曹操很清楚自己这个老对手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小强 , 让他在江陵站稳脚跟 , 还不知道要给自己添多少麻烦 。
事不宜迟 , 曹操点起麾下最精锐的兵团虎豹骑 , 即刻出发追击--《三国志》只说"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 , 没有明确这五千人马是否虎豹骑 , 不过《魏书九·诸夏侯曹传》提到虎豹骑督曹纯"追刘备于长坂" , 可见虎豹骑与役无疑 。
虎豹骑果然不愧三国著名强军 , 竟然做到强行军"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 在长坂坡赶上并一举击溃刘备大队 , 缴获几乎全部辎重 , 打出古典"闪电战"!
于是很多人推崇其为三国第一强军 。
遗憾的告诉大家 , 这不是真的 。
"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是不可能的 , 哪怕是现代机械化部队 , 一气跑一百五六十公里 , 照样得趴窝一堆 , 机器尚且如此 , 何况血肉之躯?马是比我们想象中脆弱得多的动物 , 长时间奔跑要消耗大量能量并在其体内迅速积累热量 , 这对马匹身体是极大摧残 , 非大量进食并长时间休息不能恢复 , 拼命蛮干也许能跑三百里 , 但那是要跑死马的节奏!三国时期马政荒废 , 内地诸军普遍缺马 , 曹操于官渡对垒袁绍时只有数百骑 , 钟繇送来二千匹马(未必都是骑兵战马) , 都要在其本传中大书一笔 , 可见马匹得来不易 , 绝对舍不得随便消耗 。
刘备|长坂坡之战,真实的历史比演义更传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