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真的必死无疑吗?

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真的必死无疑吗?
本文图片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 , 可以骗过免疫系统而侵入人脑 。 对该过程的理解 , 或能帮助我们找到治疗狂犬病的方法 。
作者 | 徐斯佳 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
长久以来 , 人类对于狂犬病的恐惧根深蒂固:毛孩子和人类世界的亲近 , 意外似乎随时会降临;还有常常被渲染成“狼人变身”般惊悚的症状 , 以及“一旦发病 , 必死无疑”的说法……
狂犬病毒是非常专业的神经细胞杀手 , 而且喜好殊异 , 战略智商奇高 。 不过不必担心 , 我们争取生命的时间其实很充裕 。
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真的必死无疑吗?
本文图片

口水横流、行为怪异的犬类是典型形象 |video.nationalgeographic.com
“我喜欢口水和脑子”
狂犬病毒主打的传播媒介是唾液(“高端”途径可详询器官移植) 。 没有体液交换的肢体触碰、空气、消化道等途径都是安全的 。 最常见的传染方式就是被发病动物咬伤 , 或被舔舐伤口 。 犬类虽背负盛名 , 但蝙蝠、浣熊、狐狸、猫等动物也贡献了相当一部分病例 , 只是常常被忽视 。
被口水淹没只是前奏 , 狂犬病毒的终极追求是哺乳动物的大脑 。 和大多数病毒一样 , 狂犬病毒在人体也有潜伏期 , 一般为1~3个月(个别短于1周或长达1年) , 它们行事低调 , 潜伏期内 , 伴随伤口的愈合 , 连免疫系统也放松了警惕 。 当某一天 , 它不加掩饰地向世人炫耀大脑因它而起的疯狂 , 意味着一条生命正无可挽回地奔向湮灭 。
耐心而狡猾的神经细胞杀手
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真的必死无疑吗?
本文图片

狂犬病毒外观示意图 | Shutterstock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是一种嗜神经病毒——神经组织和神经细胞的天生杀手 。
宿主被咬伤后 , 唾液里的病毒先接触的往往是皮肤和肌肉 , 距离大脑还路途遥远 。 病毒会先缓慢地复制 , 壮大队伍 , 伺机进入神经系统 。 它们佛系而谨慎 , 总能成功骗过人体的免疫系统 。
我们的举手投足都受大脑控制 , 而大脑下达的指令是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给肌肉的——这正是狂犬病毒进入神经系统的门户 。 由此它们沿着神经纤维一路搭顺风车 , 最终抵达大脑 。
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真的必死无疑吗?
本文图片

神经与肌肉连接处是病毒进入神经系统的门户| 来自网络
由于大脑太过重要 , 身体安排了一种特殊拦截组织——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 BBB)来充当它的守门人 。
血脑屏障由一种内皮细胞排列更紧密的毛细血管和和外围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 是一道重要的保护屏障 。 它允许氧气、水分、葡萄糖等大脑必须的养分自由通过(酒精等脂溶性的分子也能钻到空子) , 能有效阻止细菌和大部分有毒物质入侵大脑 。 但同时 , 对免疫细胞和用于治疗的药物也常常六亲不认 , 这也是大脑疾病治疗起来十分困难的原因 。
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真的必死无疑吗?
本文图片

血脑屏障对大分子物质的“出入限制” , 也成了治疗上的阻碍 | xvivo.com
 
而个子小巧的狂犬病毒却能轻松溜过血脑屏障来到大脑 。 一旦来到在这里 , 它们便彻底不再忌惮免疫系统的攻击 , 开始显露疯狂的一面——大量复制 。 在此过程中 , 宿主神经细胞的营养被大量消耗 , 功能被搅乱 , 由此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失常 。
 
为什么狂犬病人会“恐水”?
病毒的代谢产物起先会引发感冒样症状:包括发烧 , 恶心 , 乏力 。 紧接着神经系统的症状就会显现 , 如焦躁不安 , 出现幻觉 , 恐水畏风等 。
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兴奋 , 对于光、声音、水、风等外界刺激变得更加敏感 , 尤其是水 。 “恐水”表现几乎出现在80%的患者中 。
因为病毒专门攻击控制吞咽、呼吸功能的脑组织 , 与此相关的唾液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下神经核都会受损 , 一个简单的喝水动作就可能引发吞咽痉挛和呼吸困难 , 引起的不适可持续数分钟 。 所以患者对水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
狂犬病|狂犬病一旦发病真的必死无疑吗?
本文图片

喝水动作带来的痛苦 , 让狂犬病人对水产生恐惧 。 |图虫创意
无论如何 , 感染的自然结局就是神经系统走向麻痹 , 患者陷入昏迷 。 由于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都受神经支配 , 大部分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或心率失常等脏器功能崩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