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直接诱因李渊摇摆不定的态度

"玄武门之变"是指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 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直接诱因李渊摇摆不定的态度
文章图片

李世民在政变中率领部下击杀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 然后再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 , 并在几个月之后胁迫唐高祖李渊退位 , 李世民继承皇帝位 , 是为唐太宗 , 年号贞观 。
"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后果是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 , 并开创了称为"贞观之治"的盛世 , 然而 , 无论如何美化 , 这次政变都是一场手足相残、父子相煎的人伦惨剧 , 而太子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所以会演变成势成水火的局面 , 是因为作为皇帝和父亲的唐高祖李渊在对待两人的态度上始终摇摆不定 , 未能准确、及时、有效的进行干预 , 解决举国上下最为关注的继承人问题 , 进而将祸端消弭于无形 。
首先 , 唐军攻克洛阳之后 , 李渊将李世民的地位和权势拔高到几乎与太子建成相当的地步 , 已经犯下了极其严重的错误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直接诱因李渊摇摆不定的态度】武德四年(621年)十月 , 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 , 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 位在王公上 , 食邑增至三万户 。 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 , 李世民因此开设文学馆 , 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 , 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 , 俨然形成一个小朝廷 。
如此丰厚的赏赐在太子和秦王这对兄弟之间必然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预期 , 太子的想法只能是:我是太子 , 帝国皇位的法定继承人 , 地位理所应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 但父皇将弟弟拔高到如此程度 , 难不成有将他立为太子的想法?同时秦王又在积极的招纳四方贤士 , 显然在为此做准备啊!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直接诱因李渊摇摆不定的态度
文章图片

同样的 , 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来看:父皇恩宠日隆 , 把自己的位置提高到跟太子比肩的程度 , 再联想自己立下的功劳远超长兄 , 莫非是想让自己取而代之?
其次 , 对太子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在朝廷内部的相互攻击、陷害 , 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 , 助长了两个集团之间对立情绪的蔓延和仇恨的滋长 , 最终势成水火 。
房玄龄和杜如晦彼时已经是李世民的最重要谋士 , 太子建成和元吉的用谗言说服李渊 , 将两人先后革职 , 而李世民麾下最重要的武将尉迟敬德 , 则险些被建成派人刺杀掉 。
同样的 , 当负责统领太子的东宫侍卫的杨文干谋反被诛杀之后 , 李世民等人则千方百计的想将建成给牵连进去 , 指控他妄图造反 , 取代高祖 。
上述事件中 , 李渊从未能清楚明白的把背后的阴谋搞清楚 , 然后给予警告和压制 , 反倒完全陷入了双方精心编织的谎言和诬蔑之中而不能自拔 , 失去了作为终极仲裁者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
最后 , 完全无视两个集团明目张胆的增强实力的步骤 。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直接诱因李渊摇摆不定的态度
文章图片

太子建成方面 , 通过各种手段拉拢朝臣 , 收买李渊后宫的妃嫔 , 在皇帝周围营造出有利于己的舆论氛围 , 同时借助太子之位来加强对都城长安军政的控制 , 同时 , 招募数千精壮士兵组成长林兵 , 拱卫东宫 。
李世民则锐意经营洛阳基地 , 通过各种手段笼络洛阳及其周边地区的军政首脑 , 让心腹将领牢牢控制住洛阳 , 显而易见 , 他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在宫廷斗争中获胜 , 所以打算一旦在长安的宫廷斗争失败了 , 便借助此地进行自保和反击 。
最终 , 李世民精心策划的玄武门之变 , 便是成功的利用了李渊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李世民向李渊诬告太子建成和元吉这两兄弟淫乱后宫 , 李渊没有识破背后的阴谋 , 立刻安排人调查 , 他的一个妃子把消息透露给了建成和元吉 , 兄弟二人慌忙进宫向皇帝老爹解释 , 完全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兄弟冰冷的刀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