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二 )


将地瓜和其他蔬菜一起油炸 , 金黄的色泽还可以使饭菜看起来更加丰盛 。
这便是后来俗称的「婆菜」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家里的老一辈都说 , 工作时不能被拍 , 不然下辈子还要继续做同样的工作 。
但魏老板告诉节目组 , 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很满意也自豪 。
这份手艺让客家美食被更多人知道 , 也让身在异乡的客家人尝到怀念的家乡味道 。
所以下辈子也想继续做下去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除了婆菜之外 , 这里还有卖客家炒米苔目的摊位 。
米苔目 , 是用大米和番薯粉做成的一种主食 。
便宜又能填饱肚子 , 曾经是客家人种地时常吃的一日三餐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摊主王先生从小在台北长大 , 只有节日放假时才短暂返乡 。
但每次一吃到米苔目 , 似乎身体里的记忆 , 以及对客家身份的认同感 , 都被唤醒了 。
他的摊位 , 让越来越多老乡吃上了这种原本只能自制的传统食物 。
每到工作日 , 都有很多人先来吃上一份炒米苔目 , 再心满意足地去上班 。
家乡的味道 , 让奔波在外的人们得到了从口腹到心灵的慰藉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城市里的菜市场 , 包容着各种各样的族群文化 。
同时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 。
台中第二市场已经有102年的历史了 , 这里曾经是台中最繁华的水果批发中心 。
但随着消费需求的扩张 , 22年前 , 政府把蔬果批发业务转移到了别处 , 第二市场便逐渐衰落 。
不同于其他市场的喧哗拥挤 , 这里仅剩不多的摊位看起来闲适而悠哉 。
许多旧时代的印记得以保留 , 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咖啡店老板娘刘姐 , 如今仍在坚持做老派的虹吸式咖啡 。
许多走进第二市场的顾客 , 包括她自己 , 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 。

比起现在流行的手冲咖啡 , 他们还是更习惯这种熟悉的老味道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不远处的水果店「庆周青果行」 , 也能窥见些第二市场的昔日风华 。
它创立于1923年 , 老板至今还保留着不少老照片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店里还挂着显眼的「标准商人」牌匾 , 一看就有年头了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据说 , 当时政府暗中探访各个店家 , 从这里连续买了一周水果回去 , 发现都没有偷斤减两 。
于是第二周便带了一把鞭炮和这块牌匾过来 , 称赞他们的诚实守信 。
这样的牌匾 , 全台中只发了三张 , 被老板视若珍宝 。
现如今 , 这家小店依旧在延续着以往的好口碑 , 不断给附近居民提供新鲜可口的水果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第二市场的招牌摊位 , 是卤肉饭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光是入口处就左右各有一家老字号 , 但是这些店家却会巧妙地错开彼此的营业时间 。
既能避免商业竞争 , 也能让食客一天24小时都可以吃到美味 。
档口之间 , 透着满满的人情味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尽管已难再现当年的辉煌 , 但第二市场所流传下来的老味道 , 依旧难能可贵 。
看到这 , 想必大家都品出来了:
《我在市场待了一整天》不是一档普通的美食旅游类节目 。
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 , 挖掘出了未知和深度 。
用一种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 , 把菜市场当成观察社会文化的万花筒 。
总结起来 , 就是四个字——以小见大 。
重点也不在介绍菜品 , 而是各个档口的人情味 , 各个市场的人文历史 。
台湾|刚拿大奖的华语片,只有70人看过,我必须安利
本文插图

可能有人会问:
在生鲜电商大行其道的今天 , 菜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我的回答是 , 很有必要 。
这也是这部纪录片展示出来的态度 。
菜市场 , 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场所 。
它是唯一一个能够打通乡村与城市 , 过去与当下的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