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元可买到匹配身份的人脸数据|0.5元可买到匹配身份的人脸数据怎么回事?内幕曝光令人震惊
AI换脸你玩过吗?随着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不少换脸应用走红网络 。 只要动动手指 , 就可以将自己的脸替换成明星或是朋友的脸 。 然而 , AI换脸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造成了隐患 。 有不法分子借此制作虚假视频诈骗钱财、利用换脸方式侵害他人肖像权……新技术带来的新挑战 , 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
侵害肖像权 社会风险大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AI换脸及类似软件的坑不少 。 不法分子通过收集照片、视频 , 利用AI技术换脸 , 用伪造的照片或视频实施诈骗 , 使AI换脸变成了AI造假 。 AI技术的滥用 , 不仅给个人带来肖像权或钱财的损失 , 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
目前 , 很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录、刷脸支付等服务 。 随着刷脸的场景越来越多 , 由脸的安全带来钱的风险也随之增长 。 去年2月 , 深圳某人脸识别企业被证实发生数据泄露事件 , 超过250万人的核心数据可被获取 , 680万条记录泄露 , 其中包括身份证信息、人脸识别图像及GPS位置记录等 。 同样是在去年 , 欧洲一家公司也曾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事件 , 数百万人面部识别信息被泄露 。
有报道显示 , 一些电商平台以0.5元每份的价格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脸数据 。 业内人士表示 , 一旦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照片进行活化 , 就可以做出模拟真人的点头、摇头、眨眼、说话等行为 , 极易被用作办理网贷或实施精准诈骗 。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数据显示 , 自2018年9月9日至2020年8月31日 , 该法院共受理利用网络侵害人格权纠纷6284件 , 其中涉网侵害肖像权纠纷4109件 , 占比约65.4%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网络环境中 ,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越来越隐蔽 。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侵害肖像权纠纷中 , 约50.8%的侵权行为方式以软文广告形式出现 , 软文广告和在网络店铺中售卖明星同款商品现象尤为突出 。
案件攀升快 法律严限制
针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 , 侵害他人人格权益 , 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 , 将于明年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提出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 , 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
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中也规定 , AI造假音视频不得随意发布 ,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 并以显著方式予以标识 。
对此 , 北京互联网法院立案庭庭长赵长新表示 , 肖像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基本内容 , 民法典对人格权独立成编 , 体现了对人格尊严的庄严确认与严格保护 。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肖像获取更加容易 , 传播更加迅速 , 同时利用信息网络侵害肖像权的案件近年来也急速攀升 。
事实上 , 不只是换脸有风险 。 近年来 , 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特征信息已经成为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之外 , 过度搜集公民信息案件中的重灾区 。 由于生物特征信息与个人财产、人格权益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 信息一旦丢失或失控 , 将给信息所有者造成巨大且难以挽回的损失 。
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显示 , 测评的100款App中 , 有10款App涉嫌过度收集个人生物特征信息 。
专家认为 , 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具有随身性、唯一性 ,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 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未来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金融、购物、安全等生活场景 。 不过 , 在安全性尚未达到百分百 , 甚至存在可复制性的情况下 , 由此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 , 并从法律和技术方面寻求解决方案 。
利用新技术 拧紧安全阀
【0.5元可买到匹配身份的人脸数据|0.5元可买到匹配身份的人脸数据怎么回事?内幕曝光令人震惊】据北京互联网法院统计 , 在涉网侵害肖像权案件判决中 , 每案原告诉请损害赔偿金额均值近30万元 , 但是每案实际判决支持损害赔偿金额均值不足5万元 。 导致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有:权利人对其知名度举证不足;权利人对其实际损失和侵权行为人获得利益举证不足 。
有专家表示 , AI换脸法律风险点较多 , 很多案例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难以及时发觉且极难有效救济 , 需要高度关注、积极预防 。
对此 , 赵长新建议 , 肖像权利人可主动采取技术手段检索肖像被使用情况 , 及时保全侵权证据 , 注重收集、保存有助于证明自己社会知名度的证据 , 一旦涉诉 , 积极提交损失证明的证据或与侵权损害后果相关证据 , 如商品交易量、文章阅读量、侵权持续时间等 , 为法官酌情认定财产损害赔偿金额提供参考 。 同时 , 各类网络平台要增强法治观念 , 积极利用技术手段 , 建立智能防控、识别、制止侵权行为的有效机制 , 预防和减少平台中侵权现象发生 。
也有专家表示 , 随着AI换脸使用场景更丰富 , 行业和监管部门应当加快技术升级 , 研发相应的反换脸检测技术 , 加快建立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评估制度 , 解决相关技术滥用问题 。
推荐阅读
- 生活费|丝芭传媒吐槽大会:工资比大学生活费还低,资源匹配度低
- 百花争艳|《乘风破浪的姐姐》流量质量不匹配,30位姐姐免不了“百花争艳”
- 中医刘医师|此野菜俗称野菜之王,乡间当草烂成泥,城市里难买到,钙含量高!
- 神鸟知讯资讯站|男子买到死蟹向电商平台讨说法,客服道歉还赔偿 孩子:我干的
- 炎黄新媒|男子买到过期饮料,灵机一动!故意多买15瓶向超市索赔,超市:碰瓷的?
- 郑妈妈的美食日记|农村这种野草浑身是刺,含钙量比牛奶还高,如今有钱都不好买到
- 退房|男子花70多万元买到抵押房想退房又多交两万税费却没收到房款
- 买到|王者荣耀:三个“零”差评系列皮肤!你错过了吗?买到即赚到!
- 乡村|阿里巴巴副总裁李少华:数字乡村发展聚焦三大板块 将兼顾共性和个性化匹配
- 隐秘的角落 |廖凡《沉默的真相》首播,剧情、质量不匹配,难超《隐秘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