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记者|解析武则天“无头石像、无字碑”乾陵陵墓谜团( 二 )


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中出现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 , 说的应该就是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地倒在了地上 。 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 , 似乎和民间的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 。
间的传说 , 不能当作依据 , 但考古学家又进一步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 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 。 通过大量资料证明 , 在明嘉靖年间 , 也就是1556年的1月23号这一天 , 在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 , 震级高达8—11级 。 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 , 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 。 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 , 同样属于震中地带 , 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 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华县地震 。 据专家们推断 , 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重要真相之一 。 巧的是 , 许多陵前的石像石马都是在头部上受损了 。 再有就是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 , 由于当时采用石料的石料中有一些石瑕 , 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 , 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 研究人员推断 , 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 , 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那些战争中 。 即使这些石像已经遭到毁坏 , 但还是可以从他们的形象中发现大唐盛世的景象 。
乾陵秘密-无字碑马道东侧 , 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 , 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 , 高7.53米 , 宽2.1米 , 厚1.49米 , 总重量约有100吨 , 给人以凝重厚实 , 浑然一体的美感 。 碑额未题碑名 , 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 , 左右侧各四条 , 共有九条螭龙 , 故亦称“九龙碑” 。 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 , 鳞甲分明 , 筋骨裸露 , 静中寓动 , 生气勃勃 。 碑的两侧有升龙图 , 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 , 线刻而成 , 龙腾若翔 , 栩栩如生 。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 , 其马屈蹄俯首 , 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 , 十分威严 。 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 , 线条精细流畅 。
国民记者|解析武则天“无头石像、无字碑”乾陵陵墓谜团
文章图片

, 南依翁仲 , 西与述圣纪碑相对 , 奇崛瑰丽 , 巍峨壮观 , 雕刻精美 , 不愧为历代群碑之冠 。 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这块无字碑 , 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 , 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 , 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 , 独特的丰姿韵味 , 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 , 名播八方 。 游客们到乾陵来 , 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 , 或凝眸注视 , 或摄影留念 , 或指点评说 。 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 , 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
无字碑上为什么无字 , 民间出现了三种说法 。 第一种说法认为 ,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 , 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 第二种说法认为 , 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 , 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 第三种说法认为 , 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 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 , 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 , 这是最好的办法 。
宋金以后 , 有许多游人在无字碑上提字 , 从那以后无字碑便成为有字碑了 。 随后又经历了元、明、清各代 , 碑上被各朝文字镌刻 。 这样不但在内容上形成了自然的对武则天评价的“碑文” , 同时在书法上有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 , 这或许也是 , 武则天当初不写碑文的本意 。 可是 , 经历了久远的年代 , 在碑上提字的前人后人无法沟通、也没办法进行协调和照应 , 历代题字鸡零狗碎 , 毫无章法 , 弄的诺大一通碑成了老和尚的百衲衣 。 其中惟有1135年《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保存比较完整 , 这是用女真文字刻写的 , 旁边还有汉字译文 。 女真文字现已绝迹 , 因此 , 碑上的文字成为研究女真文字和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
武则天像迷一样的存在 , 在她身上发生了在那个年代以及我们这个年代可能都无法做到的事 。 随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 也将会解开关于她更多的秘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