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三星堆开展新一轮发掘,当年的一线考古现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二 )


事实上 , 许多人对考古存在认知误区 , 对众多名扬海内外的考古发现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意义也知之甚少 。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看来 , 考古“不仅是发现一个失去的世界 , 也是一次伟大的精神回归 。 ”
考古不但是与死后世界的深入对话 , 同时 , 世人也在通过一次次的考古发现逐步解开失落文明所留下的巨大谜团 。 从一线考古人的口中 , 或许我们可以得到一部独立于历史文献之外的中国和世界的考证历史 。
我们现有的知识层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认知偏差 。 比如提到龙 , 你脑海中是不是会浮现出“角似鹿、头似驼、鳞似鱼、爪似鹰”的传统龙形象?
但你有没有想过 , 古时候的龙真的是这个样子吗?课程中 , 考古队长许宏给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早的“中国龙”其实是梭型眼、蒜头鼻 。 那么这种形象又是从何而来呢?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和铜铃
这门课另一个刷新认知的地方是——文献记载的中国和“挖”出来的中国其实是两个世界 。 当历史文献无法作为判断依据 , 就让文物来开口说话 。
比如震惊世界的发现——西汉海昏侯墓 , 墓主人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 , 死后以列侯之礼下葬 。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 , 文献上关于这个短命王侯也只有零星记载 , 而且把他塑造成了“荒淫迷惑 , 失帝王礼谊 , 乱汉制度”的负面形象 。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
但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这个充满悲情色彩的列侯 , 其墓室却可以用“金玉满堂”来形容 。
墓中出土的金器、玉器、简牍等文物共一万多件 。 里面不但包括了失传已久、1800多年前的《论语》齐论版本 , 还有许多儒家经典、医书以及目前我国能见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 , 让世人得以见到2000年前的孔子尊荣 。
那么刘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量的金器和简牍随葬在墓室里?在这门课中 , 海昏侯墓的发掘领队杨军 , 将通过一线的考古发掘 , 讲述一位真实的、活生生的、与文献记载不完全相同的刘贺的故事 。
中外考古现场独家一手资料
外行也能看门道
每一个惊世遗迹的发现 , 都有考古队长深入一线 , 在这门课中 , 他们会将这份独家的考古一手资料以及上百张遗迹发掘现场照片 , 以现场1:1还原的方式向你娓娓道来 。
比如三星堆的发现 , 很多人认为是在1929年 , 一个叫燕道诚的农民发现的 , 但按考古学家的定义 , 他他只是提供了线索 。
真正的发现 , 是1931年 , 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的美国专家葛维汉他们去发掘 。 但是发掘了以后 , 他们对这批东西也不太认识 。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发掘文物
1986年 , 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发掘两个祭祀坑以及大批器物 , 才真正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 并引起全中国、全世界关注 。
三星堆祭祀坑
在90年代初 , 发现了东、西、南城墙 , 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城就呈现了 。 这个时候 , 属于三星堆科学的发现告一个段落 , 并且基本上把定性给它定清楚了 。
三星堆城墙发掘
这两门课想通过考古表达的 , 不仅仅是历史的回望 , 也是一个文明延续、演变到今天 , 所呈现给我们的模样 。
当然 , 以上还只是课程所涵盖内容的冰山一角 。 关于另一个世界 , 你或许还有诸多疑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