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富商建学校请老人讲课,多日后发现竟是个小伙,真相大白令人感动( 二 )


晚上 , 等儿子从学堂里回来 , 吴伯达忍不住问儿子 , 为何先生责打学生时要一手捂着嘴 。 儿子说:"这有何奇怪 , 先生还有更奇怪的事呢!"
【吴伯|富商建学校请老人讲课,多日后发现竟是个小伙,真相大白令人感动】吴伯达好奇了 , 继续追问是何等更奇怪的事 。
儿子笑着说:"爹 , 教书先生额前的头发不知怎么的被烧掉啦!样子真好笑呢!"
吴伯达听了也觉得奇怪 , 族塾只在白天讲课 , 不用点灯 , 怎么会烧了头发?或许赵知三是个爱读书的人 , 晚上回家还要挑灯夜读吧?吴伯达虽然心里这么想着 , 但他总觉得这个赵知三有些说不出的奇怪 。
过了几天 , 吴伯达想到赵知三家里了解一下情况 , 不能只想着吴家的子弟 , 教书的先生也要关心 , 但他怕赵知三婉拒 , 便想暗中跟去 。
那一天 , 学堂放了学已经天黑 , 赵知三把几本书放在怀里 , 脚底生风 , 往东急赶 。 吴伯达在后面悄悄跟着 , 只见赵知三往东走了一阵 , 东拐西弯 , 一会儿来到一幢屋子前 , 屋内灯光幽暗 , 听声音里面有好多人 。
赵知三走进屋里 , 吴伯达随即来到窗前 , 借着窗户上的缝隙 , 一看 , 屋里围坐着十几个孩子 , 又见赵知三从怀里掏出一本书 , 说:"今天我来得有些晚了……今天呢 , 我们学'百家姓'的第八十五个姓 。 "
吴伯达愣了一下神 , 忽然明白过来了:这是村里的义塾 。 义塾是贫穷人家共同出钱办的 , 供穷苦孩子读书识字 。 义塾多是找几家破屋当学堂 , 教育质量也比不上吴家族塾 。 族塾请的是有名的先生 , 教的课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 , 而义塾通常只教《三字经》、《千字文》与《百家姓》 , 只求穷家孩子能识文断字即可 。
果然 , 吴伯达见这里房屋很破烂 , 里面的桌椅也多是废弃不用的 。 赵知三原来是两头跑啊 , 白天忙完吴家族塾 , 晚上又来义塾捞一份钱 。 吴伯达有些气不过 , 自己待赵知三不薄 , 他夜里给其他人上课 , 白天怎么会有足够的精力给吴家子弟教学?
吴伯达破门而入 , 指着赵知三说:"先生 , 你太不仗义了 , 你要多赚钱 , 我给你便是 , 为何偷着又来这里捞钱?你白天晚上两头跑 , 我们吴家的孩子怎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个孩子嘟囔道:"先生给我们上课不收钱 。 "
吴伯达一怔:"怎么可能?"
赵知三放下手中的书 , 走到吴伯达面前 , 说:"吴老爷 , 给义塾上课这事我隐瞒了 , 是我的不对 , 但我真的不是为了钱 。 您付我的工钱 , 我都用来给这里的孩子们置办了学具 。 这些穷苦孩子 , 白天跟着父母下地干活 , 只有晚上有空 , 所以 , 我利用晚上这段时间教他们识文断字 。 "
吴伯达满腹狐疑:"你这么辛苦 , 图的是什么?"
赵知三说:"不图什么 , 只图心安 。 实不相瞒 , 十几年前 , 要没有村民捐钱办义塾 , 现在的我 , 斗大的字都不识一个 。 "
吴伯达一听 , 眉头拧成了疙瘩:"十几年前?你现在有五六十岁 , 你四十来岁上的义塾?"
赵知三"扑哧"一笑:"不 , 我只有二十岁 。 "说着 , 赵知三把嘴巴上的胡子扯了下来 , 不好意思地说:"这胡子是假的 , 是我粘上去的 , 我怕年龄不够 , 当不了吴家的先生 , 您不常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吗?"
吴伯达恍然大悟:"怪不得你打学生时 , 一只手打戒尺 , 一只手捂嘴巴 , 怕是那天打喷嚏把胡子打掉了吧!哈哈 , 以后你不用再粘假胡子了 , 你的才识学问没有任何问题 , 你也不用再教义塾了 。 "
赵知三急了:"这些孩子也要读书啊……"
吴伯达大笑:"我话还没说完呢 , 我是说 , 以后你不用再到这昏暗狭小的地方教书了 , 害得你头发都被油灯烧了 。 以后 , 这里的孩子可以到我吴家的族塾读书 , 我多置办些用具就行了 。 白天、晚上学堂都开着 , 你们什么时候有空就什么时候来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