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碑银行真正问题,恰恰是西方都不搞了
上海某银行 , 为了突显自身高雅 , 给银行柜台装修装潢 , 采取了罗马柱拱门式的‘殖民时期风格’ 。 这个装饰装潢 , 遭到网络群嘲 。 被戏称为‘墓碑银行’ 。 然后观察者网组织专家团进行批判 , 专家认为这是‘高端审美’ , 是网民没文化 , 乱联想 。 很多人又对专家团的定性提出异议 。 但是没有几个人说到点子上 。 上海这家银行采取的‘罗马柱与罗马拱门’风格的装饰 , 真正的问题是两个 。 第一个 , 此类古罗马风格装饰银行大堂的做法 , 恰恰连‘现代西方社会’都不大广泛使用了 。 今天西方主流建筑装饰装潢的风格 , 崇尚的是‘简洁 , 实用 , 低调奢华’下的融入式和谐流派 。 与古罗马建筑艺术风格中 , 张扬 , 繁琐 , 突显主题性 , 完全截然相反 。 比如今天西方的装饰中 , 热衷把一些高科技功能性组件 , 融入整体装饰装修里去 。 比如穿衣镜子通过反转变成墙壁 , 壁灯镶嵌在家具里 , 无缝抽屉组成的空间隔断 , 大型组合幕墙中隐藏可升降的电视机等 。 崇尚西方文明完全没问题 。 但放着西方现代主流文明不跟随 , 却崇尚150年前 , 维多利亚时代殖民主义的‘不中不洋’ , 恰恰是一种另类的‘保守自闭 , 与世界脱节’的反应 。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钻木取火的是天才 。 21世纪的今天 , 还有人放着燃气炉不用 , 用钻木来生活 , 那就是蠢材 。 19世纪下半叶 , 维多利亚时期的殖民者在上海开创的艺术是精彩的 。 21世纪的今天 , 上海某银行 , 在连西方都不搞的情况下 , 刻意采取殖民地时代的艺术装潢风格 , 就是东施效颦了 。 第二个问题 。 16世纪爆发启蒙运动以后 , 艺术装潢装饰的核心逻辑 , 就变成了‘由天才创造 , 最终服务于人’的人本主义艺术逻辑 。 21世纪的上海滩 , 虽然洋人众多 , 但在沪外国人总量不超过30万 , 与上海市总人口2400万比 , 不到2% 。 上海无论什么银行 , 服务群体都是中国人 。 中国社会主体的审美中 , 既没有古罗马建筑艺术的偏好 , 对维多利亚时代殖民主义装饰风格也不感冒 。 上海这家银行如此‘机械复洋古’ , 既谈不上取悦外国外壳 , 也不能取悦本国大多数客户 。 以启蒙运动建立以后的人本主义精神构建的艺术形式看 , 这次‘墓碑银行’的装饰装潢 , 完全谈不上‘服务于人’ , 反而让很多人看了以后别扭 。 这恰恰与银行尊重客户 , 满足客户 , 以客户为本的精神完全相悖 。 说穿了 , 连银行大堂的装修 , 都是银行个别人的私人意志 , 私人审美决定的 , 完全不尊重客户 。 这种银行 , 恐怕迟早有一天也会像专家团一样 , 得出‘客户不喜欢大堂装修 , 是素质低 , 没文化 , 不配掌握巨额财富’的结论 。 把巨大的财富 , 交给一个‘从灵魂上鄙视你的人和机构’ , 是极其危险的 。 综上所述 , 对‘墓碑银行’的嘲讽 , 也许是反应了审美问题 。 但墓碑银行与所专家团对大众‘没文化 , 审美层次低’的指责 , 则问题严重程度 , 远超过大众审美问题 。 而其中‘机械的 , 刻意的 , 复殖民时代的洋古’的意识冲动 , 恰恰也是一种保守自闭主义的信号 。 它的根源照样也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 缺乏对现代与未来的创造性新设计方案导致的 。 说白了 , 因为没有创造力 , 只能山寨‘洋祖宗’100年前的艺术风格了 。 正所谓:想给洋祖宗舔牛眼 , 结果错误地舔在了屁眼上 。 洋人没被舔舒服 , 舔洋的人还落了个满嘴是屎 , 被旁观者嘲笑的下场 。
推荐阅读
- 违法犯罪|“断卡”行动:严厉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
- 请帖都发出去了,酒店竟忘了有婚宴,拿啥赔?
- 王平聚律师|银行女经理为厅官父亲洗黑钱:一边是亲情一边是法律你选择什么
- 年轻人正在逃离银行:这里是“内卷”最严重的战场
- 和讯网|曲靖市商业银行两名董事辞职 新任四人补位
- 上海两名小学生打闹引发爸爸约架:一人头被敲破
- 上海老洋房只分两种味道:霉味和钱味
- 上海两名小学生打闹引发爸爸约架
- 十一长假上海接待883万游客 旅游收入135亿元
- 转 :专门谈谈上海人很厉害 陈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