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课本里的中秋:涂抹出中秋佳节最鲜明的底色( 二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诗人王建中秋望月 , 月明人远、思深情长 , 别离思聚的情意萦绕心头 , 久久难散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人苏轼望月怀人 , 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亲人的思念之意在潇洒旷达的文风和行云流水的语言里一览无余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成为期盼中秋团圆的千古绝唱 。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人艾青借中秋之月表现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 , 团团圆圆的美好寄望体现出中国人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 。
这些诗词如明月一般朗照古今 , 在浅唱低吟中尽显中秋之美 。 皓月当空 , 人们或惬意赏玩长天月色 , 或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 或倚栏无眠遥寄相思 , 这是中秋给予每一位中华儿女无尽的文化观照 。
中秋月圆之际 , 也有不少仁人志士由小家联想到大家 , 于山河动荡之时 , 抒发对祖国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思 。
“一轮秋影转金波 , 飞镜又重磨 。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 , 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174年中秋夜 , 南宋词人辛弃疾对月抒怀 , 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故土的政治理想 。
“小住京华 , 早又是中秋佳节 。 为篱下黄花开遍 , 秋容如拭 。 四面歌残终破楚 , 八年风味徒思浙 。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 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903年中秋节 , 秋瑾寄居京城 , 眼见祖国被列强欺凌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 她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 投身革命献身救国事业 , 挥笔写下“身不得 , 男儿列 , 心却比 , 男儿烈”(《满江红》)的豪情壮志 。
【课本|课本里的中秋:涂抹出中秋佳节最鲜明的底色】正是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家国团圆的接续奋斗 , 才有今日中国之山河安康 。 在这神州月圆的时刻 , 我们更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 , “乘风好去 , 长空万里 , 直下看山河”(《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