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TPG孙强:疫情究竟改变了什么

2020年已进入最后一个季度 ,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范围肆虐 , 一些国家的感染数字迭创新高 。 随着冬天的来临 , 不少人甚至开始担忧第二波大流行的到来 。
这种情况下 , VE/PE必须再度思考疫情究竟改变了什么 , 哪些只是短期趋势 , 哪些是长期影响?
近日 , TPG中国区管理合伙人孙强再次接受投中网独家访谈时 , 用“新常态”一词来形容当下的市场局面 。 他提醒 , 疫情还在全球蔓延 , 投资人应该保持审慎 , 多“看一看 , 等一等” ,厘清大势 , 稳准出击 。
孙强还再次为影响力投资“代言” , 呼吁更多同行参与进来 。 他表示:“现在的疫情使我联想到‘囚徒困境’ 。 大家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 , 一个人的行为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 因此战胜疫情需要大家都参与进来 。 影响力投资、可持续发展也是如此 。 ”
疫情仍未过去 投资进入新常态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就在中国从事PE投资的老兵 , 孙强坦言新冠是前所未见的全球性挑战 。 实际上 , 在疫情爆发之初孙强就判断 , 新冠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程度上都远甚非典 , 并提醒不能简单套用非典的经验 。 随着时间推进 , 孙强的判断逐渐被验证 。 谈到当前投资形势 , 他认为 , 行业已经进入了“新常态” 。 他说 , 疫情改变了全球和行业的中长期趋势 , 投资人必须顺势而为 , 否则会撞得头破血流 。
孙强指出 , 疫情之前的大趋势是全球化、集中化 , 即把资源集中起来 , 然后根据比较优势分配到各个链条 , 形成效率最大化 。 但疫情凸显了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 , 加剧了逆全球化 。 在这个背景下 , 供应链安全、健康安全被放到了更高的位置 。 很多国家可能会重塑一条自己能够掌控的供应链 。 这会带来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和科技竞争 。
这种情况下 , VC/PE投资人光赶热门是不行的 , 因为投资不是投机 , 必须要考虑疫情对人类长期行为的改变 。 孙强举了两个例子:
一是疫情对聚集类的行业 , 比如旅游业、大规模演唱会、体育赛事、大型会展等的长期影响远超预期 。 虽然国内的形势已经向好 , 但大家内心的恐惧感依然长期存在 。 即便疫苗出现 , 也不一定能完全消除这种深层次的恐惧和担忧 。 因此 , 对聚集类行业的复苏判断要清醒 , 投资也要谨慎 。
二是共享经济模式 。 前几年共享汽车、共享办公、共享公寓等模式受到青睐 。 但疫情之后 , 大家从心理上不再那么喜欢“共享” , 连顺风车也不太愿意坐了 , 消费者更倾向于私密专属的服务 。 过去几个月4S店生意很好 ,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大家愿意私家车出行 。
在疫情还在发展的当下 , 孙强认为要做特别深远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 , 因此还是应该“看一看 , 等一等” , 不要急于下结论 。
“我不太赞同在疫情还没完全控制住、未来的趋势还不完全确定的时候 , 就拼命去炒一些概念 。 ”孙强向投中网表示 。
局势未明朗时 , 孙强认为应该关注需求稳定、具备长期价值的产业 , 比如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教育等 。
谈到投资节奏 , “抄底”是必提的话题 。 疫情之初“抄底说”盛行 , 但现在市场上又有很多人言抄底色变 。 孙强一直不太同意“抄底”的说法 , 他直言:“对一家机构来说 , 抄底不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投资方式 。 ”
孙强认为 , “底”有很多种 , 有经济周期的底、股市的底、行业的底、企业自身的底 , 没有人可以同时抄到所有的底 , 很可能是抄到了企业发展的底 , 却错过了行业的底、经济周期的底 。 在疫情之后 , 可能有些企业的估值降了 , 但同时它的发展速度也降下来了 。 因此需要重新评估 , 在新的发展速度下新的估值是不是合理 。 这种投资行为与抄底是两回事 。
影响力投资需众人拾柴
疫情带来的另一个趋势是 , ESG、影响力投资、可持续发展投资、绿色金融等概念成了热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