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8款App获颁安全认证证书:不等于“免死金牌”( 二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韩英伟则认为 , 10家企业的18款App获颁安全认证证书 , 对于建立健全具有公信力的App安全认证体系 , 规范App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 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 维护有序的市场秩序具有重大意义 。
安全认证成为趋势
保护意识不可降低
不过 , 郑宁提醒:“虽然已有18款App获得安全认证 , 但这并不代表以后App都要经过安全认证才能上线 。 ”
他进一步分析 , 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安全认证实施规则》 , 认证需按照App运营商自愿申请的原则 , 因此未经过安全认证并不能妨碍App上线 。 但是 , 对App经营者来讲 , 申请安全认证可以向公众彰显其保护个人信息数据的决心 , 在认证过程中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与组织措施来提高数据合规能力 , 可以形成竞争优势 , 赢得更多用户的认可与信赖 。 而且国家鼓励搜索引擎和应用商店优先推荐获证App , 引导消费者选用安全的App产品 , 相信未来安全认证会成为App运营者主动选择的程序 。
韩英伟也认为 , 获证App可以在应用市场、搜索引擎使用认证标志 , 向消费者和用户传递安全信任 , 引导网民在下载同类App时优先选择已获安全认证的App 。
那么 , 经过安全认证后的App , 用户是否可以放心下载使用?
【|首批18款App获颁安全认证证书:不等于“免死金牌”】韩英伟说 , App若获得安全认证 , 说明其目前的各项标准都已经符合相关市场监管要求 , 用户在使用上和心理上都是更为放心、可靠的选择 。 但是 , 成为安全认证App的一员 , 并不意味着App就此有了“免死金牌” , 有赖于相关部门的持续有效监督 。 用户还是需要根据App评价、运营方等综合判断 。
郑宁也认为 , App经过安全认证仅能代表其在认证时符合国家标准 , 并不代表之后将一直处于合规状态 , 这也是行政监管部门持续监督的原因所在 。 也就是说 , App获得安全认证不是终点 , 而是企业持续落实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新起点 。 即便是获得安全认证的App运营者 , 也应坚持获证后自评价及自身业务内审 , 并配合认证机构的监督工作 。 所以 , 用户只能将安全认证作为App合规的初步信号 , 不能因此降低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 , 而是应当在App使用过程中持续监督运营者是否合规 。
得到安全认证后的App , 如若出现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转让不规范的问题 , 是否会面临更重的处罚?
郑宁对此分析 , 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安全认证实施规则》 , App获证后 , 如果在监督中发现不合规现象 , 认证机构应要求获证App运营者在限期内进行整改 , 并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 , 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或整改结果未通过验证的 , 暂停、撤销或注销认证 。 所以 , 获证之后的不合规行为仅会导致证书被撤销的后果 , 并不能因此加重处罚 , 违规行为还是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
韩英伟则认为 , 目前虽尚无具体规定 , 但根据立法本意 , 得到安全认证后 , 出现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转让不规范问题可以作为加重情节 。 得到安全认证的App如果出现运营不规范的问题依然要承担责任 , 甚至会受到更严厉的监管或处罚 。 审查认证中心建立了持续监督工作机制 , 可以实现对获证App进行智能化监测 。 一旦出现违规问题 , 即会面临被处罚及名单资格取消 , 更强化了安全认证名单的权威性和严谨性 。
严防违法安全认证
建立合规行业生态
在郑宁看来 , 安全认证的开展将会使App运营商更加注重用户的个人隐私保护 , 在行业内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与合规风气 。 但是 , App安全认证想要充分发挥效能 , 也需要与传统认证项目一样 , 由各相关方共同支持和发力 , 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健康的市场环境 。
郑宁建议:对于行政监管部门 , 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查伪造、冒用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的App产品及其运营者 , 进一步加强对App安全认证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 网信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要加强对认证结果的采信和应用;对于App运营商而言 , 需要主动提升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 积极申请认证 , 配合认证机构的认证实施和持续监督 , 按要求在规定范围内适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 自觉接受监管部门的管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 , 在选择App时着重选择能够满足使用要求的获证产品 , 同时 , 要将在使用App尤其是使用获证App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线索及时反馈给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