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时代新声

几年前,采访人员到青海采访,恰逢当地的“六月六” 。在青海大通县老爷山,目睹了一年一度盛大的“花儿”会 。
舞台上,艺人们投入地歌舞;台下,扶老携幼从各地赶来的老百姓坐满了观众席,更有人三五成群,席地而坐 。对于当地的乡亲们而言,这不光是一次节日盛会,也是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好机会 。游子们从打工的都市回来,拂去一身的风尘,在歌声中得到慰藉 。老人们听着熟悉的曲调,黝黑的面庞上,是掩盖不住的激动和喜悦 。
“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 。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 。”明代诗人高洪游历青海期间,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花儿”早已融入西北人的生活,在这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许多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 。只要兴起,张口就能唱上几句悠扬的“花儿”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花儿王子”马俊透露了它的秘密:歌曲朗朗上口,形式灵活,歌词情真意切,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思路去改编和创作 。正是这种自主的参与感,让“花儿”艺术不断发展壮大,受到更多人喜爱 。
如今,“花儿”已经从乡野民间,走进高雅的音乐殿堂 。歌词用汉语演唱,也为其带来了更广泛的受众 。音乐风格上,更是吸收各种民间小调、流行音乐元素,显示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源自心灵,唱出人生 。“花儿”如同活着的诗经,若行云流水,不枯不竭,营造了西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
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田园牧歌式的农村生活逐渐被打破,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花儿”艺术正在失去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壤,但在马俊等艺术家的努力下,“花儿”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其表现力进一步增强,也在新的传播媒介上被更多人所了解,飞向更辽阔的远方 。
【花儿|时代新声】马俊培育了一批弟子,他们青春的歌声和风华,也影响着更年轻的“90后”甚至“00后” 。如今,电视、网络、微信、抖音等已普及到大西北各个偏僻地区,唱出时代新声的“花儿”依旧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
愿“花儿”像草原上遍地的野花,越开越艳、越唱越嘹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