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西溪湿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西溪湿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杭州9月28日讯(采访人员 张雪)想体验一个红红火火的秋天 , 不妨走进杭州西溪湿地火柿节 。 近日 , 2020年第十六届西溪火柿节正式开启 , 这是每年秋天西溪湿地都会有的盛大节日 。
在西溪湿地 , 有7000多棵柿子树 ,火柿、扁柿、方柿……红得透亮的柿子像沉甸甸的灯笼一样挂在枝头 。 今年的火柿节 , 除了带上家人一起摘柿子 , 还能承包一整棵大柿树 。
中国经济网|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西溪湿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
本文插图

火柿节时 , 游客摘柿子的热闹场景 。 图片由西溪湿地提供
中国经济网|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西溪湿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
本文插图
火柿节 图片由西溪湿地提供
走进西溪湿地 , 让人感叹这里真是一个自然原生态的宝库 , 除了娇艳欲滴的柿子和满目苍翠的植物 , 这里给自然界的鸟儿、鱼类、小动物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 也为杭州市民和游客提供了美好的绿色空间 。
走进西溪湿地不难发现 , 原生态之美扑面而来 。 一直以来 , 以原生态为核心 , 做好保护、管理、经营、研究四篇文章 , 探索出了一条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之路 。
中国经济网|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西溪湿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
本文插图
【中国经济网|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西溪湿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图片由西溪湿地提供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西溪湿地
西溪湿地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 被称为“杭城之肾” 。
2003年8月 , 杭州市实施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 。 2011年 ,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出台 , 这是中国第一部针对单一湿地公园的立法 , 为保护西溪湿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提供了法律支持 。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西溪湿地” , 把“生态优先、依法保护”的理念纳入湿地保护利用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 。
西溪湿地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西溪湿地总面积89%的区域划定为生态保护区 。 通过自然隔离 , 限制或禁止人类活动的影响 , 为动植物保留了一片自由栖息和繁衍的天堂 。 ”
如今 , 西溪湿地环境空气质量大幅提升 ,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西溪湿地国控点PM2.5均值同比改善28.2%;生物多样性也显著增加 , 如鸟类增加了117种 , 现为186种 。
像绣花一样管理西溪湿地
西溪湿地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 建立健全西溪湿地生态责任追究、生态保护考核、植物植被养护、钱塘江引配水等制度 , 形成了严密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制度法治体系 。
按照大众化、公益性、可进入、可消费原则 , 确保“还湖于民、还园于民、还景于民” 。
此外 , 景区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的应用 , 让湿地变得更“聪明” 。 建成了“星—空—地”(卫星遥感、低空监测、地面监测)的西溪湿地“生态大脑”实时动态监控、预测预警和集成展示系统 。
建设了线上预约、刷脸入园、无人机云旅游、客流和停车管理、安保和船只、水闸和监控等智能管控设施 , 实现了“文旅大脑”的放得开、管得住和收放自如、进退裕如 。
用两山理念引领经营西溪湿地
探索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最大“公约数” , 努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 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
据西溪湿地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 目前湿地旅游发展公司有70%员工为原住民 , 湿地经营户有70%为原住民 , 保障原住民充分享受湿地发展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