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靠直播救公司、在便利店当网红?揭秘品牌增长“新货架”

_原题为 靠直播救公司、在便利店当网红?揭秘品牌增长“新货架”
2020年 , 最受关注的消费热点事件有哪些?是8场直播卖出341.8亿的董明珠 , 还是元气森林的20亿美元估值?是在聚划算出道的刘一刀 , 还是每周cosplay秀的携程老板梁建章?
在这些消费热点事件的背后 , 是否存在一些共通的潜在趋势?
品牌|靠直播救公司、在便利店当网红?揭秘品牌增长“新货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2020“新货架”洞察报告》
“新货架”正在成为
新消费时代的“隐形推手”
中国新消费品牌的诞生 ,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速 。 据CBNData了解 ,2019年线上新品牌的数量对比2017年 , 增长了2.49倍 。 资本也用真金白银对消费领域表现出了信心 。 根据烯牛数据的统计 , 2020上半年消费领域发生了多起融资金额超10亿的投融资事件 。
品牌|靠直播救公司、在便利店当网红?揭秘品牌增长“新货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2020“新货架”洞察报告》
新消费快速崛起 , 背后的隐形推手正是“新货架” 。
其实 , 在疫情背景下 , 今年很多消费品牌在求增长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 但也有 越来越多的品牌通过“新货架”的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增长 。 比如上文提到的董明珠、梁建章直播卖货 , 元气森林利用便利店实现迅速突破 , 这些品牌都在用“新货架”更为全面、场景化和数字化地连接用户 。
直播、便利店都只是其中两种“新货架” , CBNData研究发现 ,2020年最值得关注的新货架还有市区店、外卖平台、品牌私域等新的形式 。
品牌|靠直播救公司、在便利店当网红?揭秘品牌增长“新货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2020“新货架”洞察报告》
有形“新货架”:
消费的时间、空间重构
有形“货架”最早期的形态是百货商场 。 1900年 , 俄国资本家在中国哈尔滨开设了秋林公司 , 中国从此有了第一家百货商场 。 进入80、90年代后 , 超市开始兴起 。 再到千禧年 ,随着淘宝等各种电商平台的诞生 , 倒逼线下货架进行变革 , 出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 , 进入了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时代 。
有形“货架”演变至今 , 呈现出便利店、超市、商场、专卖店、工厂直销店等多种店铺形态并存的状态 。 随着“货架”一步步改变升级 , 也给消费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 。
今年最值得关注的有形货架有三类 , 便利店、市区店和mini店 。
01
便利店:网红爆款的助推器
从2012年以来 , 便利店总数不断增长 。 2019年全国便利店门店的数量超过13万 , 对比2015年增加了4.1万家 。
品牌|靠直播救公司、在便利店当网红?揭秘品牌增长“新货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2020“新货架”洞察报告》
便利店最大的特点在于门店小 , 门店数多 , 因此 , 它 触达消费者的频率会更高 , 也意味着获得更多像消费者展示产品的机会 。
元气森林的爆红便是乘了便利店的东风 。 其实从一开始 , 元气森林和大多数消费品一样 , 在大城市的大卖场试水 。 但因为渠道费用比较、投产比也低 , 之后才转战便利店 。 元气森林前研发总监叶素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 , 元气森林选择了两个人群聚集点 , 从校园里的小超市 , 逐步扩大写字楼的便利店 , 圈住学生、职场白领这些目标客群 。
元气森林用便利店和小超市来连接消费者 , 在经过1年半的线下积累后 , 规模和知名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
品牌|靠直播救公司、在便利店当网红?揭秘品牌增长“新货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2020“新货架”洞察报告》
此前 , 全家首席传播官王意文曾提到 , 全家的货架是“最激烈的战场” , 只有“最流行、最好卖”的商品才会出现在全家的货架商 , 全家每年的商品汰换率超过50% 。 一定程度上 , 便利店已经成为了网红爆款的展示区 。
02
“市区店”:离消费者更近
第二个“新货架”是“市区店” 。 今年7月 , 宜家在静安区开了一家3000平方米的“市区店” , 规模仅为常规门店的十分之一 。 去年 , 迪卡侬也在上海内环内开了两家小型市区门店 。
“巨无霸”零售商向市区进发成为了一种趋势 。 “市区店”在物理距离上 , 离消费者更近 , 而且市区相对郊区会更容易到达 , 将 大大提升客流量 , 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频次 。
品牌|靠直播救公司、在便利店当网红?揭秘品牌增长“新货架”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2020“新货架”洞察报告》
03
Mini店:品类范围更精简
第三个“新货架”趋势是大商超开始在社区开mini店 。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 , 大润发开出了小润发 , 盒马也推出了“盒马mini” 。 这些门店不仅是在面积上缩小了 , 在SKU上也做了精简 , 挑选消费者最常购买的商品品类 , 一定程度上也是 希望消费者更多地走进门店消费 。 距离更近、品类更集中 , 也进一步提升了坪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