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明清议和事泄,崇祯为堵众口,拿兵部尚书做了替罪羊
【崇祯|明清议和事泄,崇祯为堵众口,拿兵部尚书做了替罪羊】
文章图片
公元1642年(崇祯十五年) , 明朝和清军打了两年的松锦之战 , 以清兵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
明朝经此一役 , 致使关外明军精锐尽丧 , 松锦杏三城俱失 , 元气大伤 , 洪承畴与祖大寿相继降清 。
虽说此役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但其中有重要的一条 , 和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等人的盲目催战有很大关系 。
战后追究责任 , 陈新甲派到锦州前线任监军的张若麟 , 被当做替罪羊下狱 , 陈新甲在崇祯的庇护下逃脱了责罚 。
至此 , 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 , 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
文章图片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 , 明朝已经无力抗争了 , 于是想到了议和 。
其实皇太极这边也好不到那里去 , 他们虽然取得松锦会战的胜利 , 但自身也损失惨重 , 已经没有了继续进攻的余力 。
所以对明朝这边抛过来的橄榄枝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
其实双方议和这个想法 , 并不是临时起意 。
早在1627年(明朝天启七年 , 清(后金)天聪元年)正月 , 当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就和后金接触过 , 双方进行过和谈 。
当时双方拟定的基本条件 , 金方每年以东珠10颗 , 貂皮1000张 , 人参1000斤交给明方;明方则以黄金1万两 , 白银10万两 , 缎匹10匹 , 布匹30万匹 , 交给金方 , 作为双方的馈送 。 (《清太宗实录》)
但是这次议和 , 随着是年8月份的崇祯执政而暂时作罢 。
文章图片
现在陈新甲一看大明已无力对付清军了 , 遂旧事重提 , 想要议和 。
一开始议和 , 是陈新甲派人和大清在秘密接触 , 皇帝并不知晓 。
但陈新甲将此事告诉了当时的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三边军务的傅宗龙 。
傅宗龙离开京师去边关前 , 将此事又告诉了大学士谢升 。
谢升后来看边疆危机 , 就把傅宗龙的话讲给了崇祯 。
听到下面人有这种想法 , 崇祯就召陈新甲过来质问 , 陈新甲一看皇上知道了他们的秘密 , 顿时叩头谢罪 。 此时在皇上身边的谢升乘机进言道:“那边如果肯议和 , 和也可以 。 ”
听了此话 , 崇祯帝默然不语——不反对就是代表默许了 。
文章图片
从此 , 关于议和之事崇祯皇帝也掺乎了进来 。
崇祯赞成议和 , 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
当时的大明可谓是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 李自成等起义军把中原搅了个天翻地覆 , 关外的八旗清兵也攻城略地 , 大明军队顾此失彼 , 弄得崇祯本人也常常夜不能寐 。
现在的形势是两头都顾 , 两头都顾不过来 。 不如舍弃一头 , 专一对付另一头 。
内地的起义军曾好几次诈降 , 已经失去朝廷的信任 。 所以崇祯决定先把关外的战事熄灭 , 以全力清剿起义军 。
要是议和成功了 , 至少有几年的缓冲期 , 等消灭了起义军之后 , 再和清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
以当时大明的军力 , 就算不能完全消灭清军 , 抵挡他们的进攻还是绰绰有余的 。
文章图片
君臣之间想的都很好 , 谁知道这么秘密的行动却让言官们知晓了 , 他们认为违背了太祖皇帝当年制定的“四不”国策 , 即不和亲 , 不纳贡 , 不称臣 , 不割地 。 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卖国投降行为 , 于是不依不饶的来找皇帝求证此事 。
推荐阅读
- 崇祯|煤山上,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拴200多年?
- 崇祯|崇祯是末代皇帝,为何死后还会被葬在明十三陵中,谁为他修建的?
- 忠贤|明熹宗临死前留下一句话,崇祯如果听懂了,明朝也不会这么快亡国
- 太监|此人死后,大明迅速亡国,崇祯抚尸痛哭道朕杀错人了
- 崇祯|他相貌丑陋脾气暴躁, 杀人如麻还挖朱元璋祖坟, 崇祯听闻痛哭流涕!
- 钱谦益|崇祯上吊前为什么说“文臣人人可杀”?看钱谦益这个叛臣就知道了
- 努尔哈赤|魏忠贤干政时后金没有攻下明朝,崇祯登基后励精图治还被灭国了呢
- 崇祯|崇祯用袍子写下血书遗言六个字,劝诫李自成,道尽了一生的悔恨
- 崇祯|李自成主动求和 崇祯帝断然拒绝 错失明朝最后机会
- 皇帝|明清时期的敬事房有什么用?负责皇帝的生活,有时候皇帝也得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