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焦点访谈》揭批自媒体乱象:网络“杂草”不仅需要剪除,更需要连根拔掉( 二 )


此次集中整治重点聚焦六大任务:一是集中整治商业网站平台、手机浏览器、“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转载非合规稿源问题;二是规范移动应用商店境内新闻类APP审核管理;三是建立健全社交平台社区规则 , 加强社交平台运营管理;四是规范商业网站平台热点榜单运营管理;五是加强网络名人参与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网络活动管理 , 规范相关活动网上直播;六是优化改进移动新闻客户端和公众账号正能量传播 。 这次整治行动开始后 , 一些互联网网站和平台开始自查 , 将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自媒体账号、转载非合规稿源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整治 。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中心副总监余安迪说:“专项整治主要针对的违规行为就是冒充媒体 , 违规采编新闻 , 转载新闻的设计、影响、传播行为 。 从行动至今大概公示处置了25万多个账号 , 举几个例子 , 有一个账号叫做人民通讯 , 通过看它的账号可以发现 , 不管是在昵称、内容、简介、头像 , 都是在冒充正规的新闻机构 。 ”
这个冒充媒体的“人民通讯”账号粉丝有30多万 , 经过调查分析 , 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僵尸粉 。 它打着媒体的名号 , 通过一些黑色产业链购买僵尸粉 , 号称能够为企业维权 , 实际上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 这些冒充媒体的账号本身对网络秩序有着极大的危害 。 比如新浪微博上一个叫做“深度news”的账号 , 注册主体是广州一家公司 , 粉丝数量有33万 。 在今年疫情期间 , 这个账号发布了多条信息屡屡被证实为假消息 , 在这次整治行动中 , 这些账号全部被取缔 。
在这次整治行动中 , 微博排查关停了类似账号25万余个 , 其中包含“头条大曝光”等大号 , 粉丝数量达400多万 。 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也采取了多种手段 , 对平台内的违法违规账号进行了处理 。
微信总编辑金璇说:“对于一些长期屡罚屡犯 , 或者不去整改的一些账号 , 从重从严地打击 , 甚至永久封停账号 , 而且会对相应的主体去采取拉黑措施 , 也就是说不再允许这样的主体在公众平台上注册新的账号 。 现在公众平台已经百分之百地采取了实名制 , 可以有效地保证根源上处治工作的有效落实 。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发现 , 一些互联网平台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 根据今日头条的社区规范 , 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 不得发布新闻信息 , 但是在平台上仍然有一些很多用户打着“新闻”的名义发布着五花八门的信息 。 有的甚至有上百万粉丝 。 经过查证 , 8个带有“新闻”二字的账号中 , 有5个属于企业注册 , 不具备新闻发布的资质 , 这5个账号已经按照平台要求进行改名 , 去掉了“新闻”等字眼以避免误导 。
除了用户资质审核不严 , 互联网上网络空间传播秩序的其它乱象也依然存在 。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披露 , 今年1到8月 , 全国各级网信举报中心和网站总共受理了一亿多件网民举报 , 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5% , 而自媒体等方面的违法信息呈现出新的特点 。
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信息宣传处副处长卫文新:“表现形式变得更加隐蔽 , 平台上近年来色情、暴力冲击力很强 , 让人容易直接察觉到的这种信息越来越少了 。 演变成一些自媒体文章通过杜撰和演绎手法 , 把故事编得很像历史 , 不易察觉 , 人们也不易发现 。 ”
自媒体上的一些违法现象变得更隐蔽了 。 它的特点是本身并没有传播能力 , 而是寄生于各大网站和平台 。 在一些手机浏览器上 , “标题党”的问题也同样不少 。 比如在UC浏览器上一篇文章将一名自杀者的行为形容为“高空芭蕾舞” , 可谓冷血至极 。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 , 用“监控”二字搜索 , 就能看到很多真假难辨的内容 。 一些疑似摆拍的监控视频还大量存在 。
快手副总裁徐静芸说:“当它量还比较小的时候 , 我们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去识别 , 然后做出处置 。 当量大起来之后 , 就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 , 进一步做好相应拦截 。 这样的现象也是近些年 , 甚至今年才开始逐步有的 , 这一类内容需要大量的样本来让机器去更好地学习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