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后一年李鸿章经历了什么?算计很多,但不躲争议事,结局很悲怆( 三 )


但李鸿章的哀叹丝毫没有换来慈禧的醒悟,8月3日,俄军大举入侵东北,8月4日,八国联军由天津向京城进犯。
此时的慈禧彻底乱了阵脚,8月7日,她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负责与各国列强“电商”停战事宜。
李鸿章接到任命,身上的色泽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上奏要求慈禧“立简重臣,先清内匪,善遣驻使,速送彼军”,“效法禹汤,先下罪己诏。”
但一切为时已晚,8月15日,八国联军攻进京城,慈禧只得带着光绪狼狈向西而逃。
 慈禧|最后一年李鸿章经历了什么?算计很多,但不躲争议事,结局很悲怆
文章图片

李鸿章虽不愿看到京城陷入彻底的糜乱,但彻底糜乱的局势又何尝不是他一直静观等待的机会,因为如此乱局方可显出他的重要性,即便为此再背丧权辱国的骂名,也是在所不惜。
这就是李鸿章,在他身上,当一己之谋达到极致的时候,那就是担当,就是鞠躬尽瘁。
红与黑,根本分不清,也没有分清的意义。
随着清廷连下罪己诏,发布剿灭义和团的谕旨,李鸿章身上的色泽终于固定成了暗红色。
所谓暗,即是该算计的依旧还得算计。
准备进京之前,李鸿章一再要求清廷加派奕劻、荣禄、刘坤一、张之洞为全权大臣,大家一同背负“误国”骂名,尤其对荣禄,李鸿章借此机会狠狠地算了他一遭。起初,李鸿章执意要拉荣禄一同垫背,可就在荣禄为此心虚时,李鸿章又借日本公使放出话来,说荣禄为武卫军总首领,列强也要追究他的战争责任,所以荣禄最好还是留在西安“行在”,负责斡旋于内。时人有评价,此一举,李鸿章不仅报了当年荣禄赶他出京的一箭之仇,而且叫荣禄感恩戴德。
 慈禧|最后一年李鸿章经历了什么?算计很多,但不躲争议事,结局很悲怆
文章图片

所谓红,即是此时的李鸿章已没有他想,他深深地知道,进京之时就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刻。
9月15日,在上海逗留50天后,李鸿章终于北上进京。
有意思的是,义和团猖狂时,京城旗人无不痛骂李鸿章勾结洋人,拳民更是将他列入“一龙二虎十三羊”之列(一龙指的是光绪,二虎指的是荣禄和李鸿章),扬言要杀。可当李鸿章真的临危受命,前来收拾京城残局时,京城百姓对他又是翘首以盼的很。
10月11日,李鸿章由俄军百人护卫队开道抵达京城,依旧入住贤良寺。
一提到《辛丑条约》,世人都骂李鸿章,但客观地讲,李鸿章替慈禧收拾此等乱局,不仅尽了力,而且对得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那时,八国联军想要的不光是后来得到的那些,放眼当时的朝堂上下,愿周旋,能周旋的,李鸿章之外,找不到第二个人。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很想将李鸿章控制于鼓掌,进而拿到他想拿到的一切,但李鸿章的痞子腔、各个击破、拖字诀,不是虚的,正因为有了李鸿章这一套不是办法的办法,慈禧才得以保住皇权,清廷才得以保有一些可怜的颜面,八国联军的索求最终才打了一些折扣。
但即便如此,面对4亿5千万两白银这个屈辱的赔款数字,李鸿章的内心还是痛苦的,以至于最后他不愿在条约上签下他的名字,只签了一个“肃”字。
这一个“肃”字,是清廷当初赐他”肃毅伯“爵位的头一个字。
 慈禧|最后一年李鸿章经历了什么?算计很多,但不躲争议事,结局很悲怆
文章图片

签完《辛丑条约》,李鸿章病倒了,但俄国人为了拿到东三省的利益,没有放过他。
病榻之前,面对俄国人的苦苦相逼,李鸿章激怒之下,大口吐血而亡。
临终前,李鸿章双眼炯炯不闭,直到追随一生的亲信周馥在床前低声诉说再三:您放心去吧,未了之事我们会办的。
李鸿章这才把眼睛合上,但嘴角还在微微抽动,仿佛有说不尽的哀伤,那情形真真切切叫作死不瞑目。
据说,李鸿章临终前还曾口述一首绝命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谢幕之时,李鸿章的内心依旧复杂,但却让人由衷钦佩,对得起“文忠”之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