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杰辉|深山苗寨话脱贫
新华社南宁9月26日电 题:深山苗寨话脱贫
新华社采访人员黄浩铭、陈一帆
夜幕低垂 ,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梦呜苗寨 , 吊脚楼旁灯光交织 , 观众席上游客翘首以盼 。悠扬的芦笙调子响起 , 苗家儿女踏着歌声起舞 , 一幅富有苗家生活气息的画卷徐徐展开 。
49岁的潘杰辉是今晚的表演者之一 。他能歌善舞、会吹芦笙 , 但这些民族技艺曾和他的老家杆洞乡锦洞村一样 , 如同蒙尘的明珠 , 长久掩埋在深山之中 。
靠山吃山 , 潘杰辉年少时也曾和父辈一样 , 从家里的几亩林地里想办法 。砍了的木头 , 锯成多截 , 每截1米多长 , 靠肩扛步行两个多小时到乡政府所在地售卖 。“卖得快的话 , 一天能扛两回 。”提起从前的生活 , 潘杰辉仍很感慨 。后来村里通了路 , 外出务工变得方便了 , 但浓浓的乡愁又将他牵绊 , “谁不想留在家乡呢?”
2017年 , 在当地政府推动下 , 这个贫困村寨部分村民的木质吊脚楼被一家企业收购 , “打包”搬到县城附近的景区内 , 重新起楼 , 取名梦呜苗寨 , 配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 一批村民随之搬出大山 。
“得知搬迁消息那一天 , 整晚睡不着觉 , 心里想着总算有出路了 。”潘杰辉说 。2018年 , 刚过完春节不久 , 潘杰辉一家正式迁居 。
短短3年间 , 越来越多村民从深山中搬出来 , 梦呜苗寨渐渐壮大 , 不仅成为“网红”景点 , 还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 。景区创新扶贫模式 , 开发民俗演出、田园管理等项目 ,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 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
【潘杰辉|深山苗寨话脱贫】景区流转10亩土地 , 分给村民耕种 。潘杰辉和妻子潘英花都是田园管理员 , 他们和其他村民一起 , 在这里种植水稻 , 每月领取工资 。“游客也能来体验务农 。”潘杰辉说 , 到了水稻收获季节 , 他们还能获得分红 。
白天 , 潘杰辉忙着务农 。晚上 , 他换上盛装为游客表演 。“我们的苗歌、芦笙还有踩堂舞 , 游客都很喜欢 。”潘杰辉说 , 一场演出他能获得50元收入 , 旅游旺季时 , 一晚能表演两场 。
原来只会说当地方言的潘杰辉 , 这几年和游客接触多了 , 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现在我能说普通话 , 希望子孙后代比我说得更好 。”穷了半辈子的潘杰辉 , 只读到初中 , 这是他心里一辈子的遗憾 。如今他的3个孩子在县城上学 , 他没有别的心愿 , 就希望他们能好好读书 。
远处青山如黛 , 近处流水潺潺 。民宿、餐馆、商铺等林立小河两岸 。在梦呜苗寨 , 不少村民和潘杰辉一样 , 过上了“望得见山 , 看得见水 , 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新生活 。
马贵光是融水县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 。去年 , 他在梦呜苗寨租了一间商铺 , 将芦笙做成旅游产品销售 。他的弟弟马贵兵是自治区级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 ,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 , 马贵兵的第3间银饰工坊在这里开业 , 店内银饰琳琅满目 , 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选购 。谈及在这里开店的缘由 , 马贵光说 , 希望苗族的传统技艺能被更多人知晓 。
融水县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卫军介绍 , 梦呜苗寨景区将旅游与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 , 开创“景区+贫困村”“公司+农户”等模式 , 不仅为贫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 还对周边村庄起辐射带动作用 。2016年以来 , 融水县通过旅游产业脱贫人数近3万人 , 占全县脱贫人数的25% 。
【编辑:黄钰涵】
推荐阅读
- 趣观历史|他舍弃百万薪资,不顾亲人阻拦步入佛门,现独居深山父母拒绝相认
- 新华网|广西融水:苗寨高粱红
- 手工艺|古老传统手工艺在深山藏乡中复兴
- China军事迷|上千公里外发现B2隐轰,美质疑谁提供的,伊朗深山竖起巨型雷达
- 燕赵都市报|驴友困深山峭壁两天三夜,阜平多方联动成功救援
- 百战刀|上千公里外发现B2隐轰,美质疑谁提供的?,伊朗深山竖起巨型雷达
- 盗窃案件|专门寻找宾馆旅社行窃!桂林一男子藏匿深山仍被抓
- 清朝|清代状元的后人隐居深山状元府,守护着祖宅无水无电乞讨度日
- 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大歹苗寨走上旅游脱贫路
- 古堡|福建深山的神秘古堡,百年从不结蛛网,竟是壁画搞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