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现实中的“扫地僧”:5岁开始礼佛,一件衲衣穿43年,曾割肉喂母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 , 少林寺藏经阁隐藏着一位武功深不可测的扫地僧 。 他的辈分在少林寺无人能出其右 , 武功吊打乔峰、慕容复 , 但却一生甘于平淡 , 静静地守候在藏经阁 。 因此 , 他也成了具有极高技艺却深藏不露者的代表人物 。 那现实中真的有这种甘于平凡的高僧么?其实还真有 。 至少安徽正觉寺的释觉定老和尚便是如此 。
青年|现实中的“扫地僧”:5岁开始礼佛,一件衲衣穿43年,曾割肉喂母
本文插图
扫地僧

释觉定早年经历
释觉定 , 原名陈多兴 , 于1935年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 。 在他5岁时 , 一位云游的僧人路过他家门口 , 对他的母亲说:“这孩子与佛有缘 。 ”于是 , 陈多兴的母亲便带他去庙里上香 。 不久之后 , 陈多兴的父亲因病去世 , 只剩下他们孤儿寡母两个人 。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在父亲去世后 , 陈多兴变得非常乖巧懂事 , 尽可能多的帮家里干活 , 减轻母亲的负担 。
青年|现实中的“扫地僧”:5岁开始礼佛,一件衲衣穿43年,曾割肉喂母
本文插图
小和尚


可能真应验了云游老和尚的那句话 , 陈多兴与佛有缘 。 14岁时 , 他便生了向佛之心 。 从此饮食不沾荤腥 , 只吃蔬菜 。 16岁时 , 陈多兴正式出家为僧 , 获法号“释觉定” 。 从此 , 世间便再无陈多兴这个人 , 而多了一位叫“释觉定”的法师 。 由于母亲身体不好 , 所以释觉定当时白天在地里帮母亲干活 , 晚上则回庙里念经 。
但不知怎的 , 母亲竟生起病来 。 虽然看了不少医生 , 但病情却不见好转 。 释觉定从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中得到参悟 , 割下自己左臂上的一块肉 , 熬了汤让母亲喝下 。 不知是否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 , 母亲的病情竟奇迹般好转 。 而释觉定的孝心也闻名乡里 。 但生老病死乃是人间常态 , 释觉定的母亲最终还是没能熬过岁月的洗礼 , 在几年后去世 。
青年|现实中的“扫地僧”:5岁开始礼佛,一件衲衣穿43年,曾割肉喂母
本文插图
参悟佛法

开始修行
母亲去世后 , 释觉定没了牵挂 , 告别了寺院众僧 , 开始云游四方 。 一路上 , 释觉定广结善缘 , 帮助了很多的人 , 也领悟了更高深的佛法 。 最终 , 他来到了安徽安庆的金龙山 , 并在此结茅苦修 。 一天晚上 , 释觉定梦到观音菩萨 。 观音菩萨指点他 , 此处原本有座庙 , 后来被毁 , 希望他能重新在此地建庙 。
青年|现实中的“扫地僧”:5岁开始礼佛,一件衲衣穿43年,曾割肉喂母
本文插图
释觉定开始建庙


在得到菩萨指点后 , 释觉定第二天便找到当地相关部门沟通建庙之事 。 在得到审批后 , 释觉定用自己之前化缘得来的钱 , 雇佣了一批工匠打地基 。 地基打好后 , 他开始一个人下山挑砖 , 一砖一瓦地修建寺庙 。 不管刮风下雨 , 他都不会延误 。 释觉定数十年如一日 , 经过43年的积淀 , 寺庙终于修建完工 , 他为寺庙取名为“正觉寺” 。
在修行的过程中 , 释觉定一直秉持着苦修的传统 , 恪守佛教的清规戒律 。 他每日的斋饭 , 基本都是水煮青菜 , 粥里也难见几粒米 , 更别提荤腥 。 除此之外 , 他的斋饭63年来不放油盐 。 弟子在他的要求下 , 禁止杀生 , 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 夏天蚊子多时 , 他也不让弟子们点蚊香 , 担心伤害蚊子性命 。 在他看来 , 生命无高低贵贱之分 。
青年|现实中的“扫地僧”:5岁开始礼佛,一件衲衣穿43年,曾割肉喂母
本文插图
扫地

即使平时院中打扫 , 他也提醒弟子注意脚下蚊虫 , 以防止踩死它们 。 真正做到了佛经中的“扫地恐伤蝼蚁命 , 爱惜飞蛾纱罩灯 。 ”对于吃穿用度 , 释觉定更是节俭 , 身上的一件衲衣穿了43年 , 一直缝缝补补舍不得扔 。 脚上的破球鞋已经不能再穿了 , 他仍固执地放到了塑料袋里 。 对于附近的乡亲们 , 他则尽量施以援手 。 所以时常有人去正觉寺向他请教佛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