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京东阿里美团抢滩布局无人配送:技术、监管等问题待解,全面推广尚需时间( 二 )


此外 , 36氪创投研究院此前发布的《无人配送领域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 , “最后一公里”是物流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 , 属于末端配送 , 这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户的满意度 。
报告指出 , 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还包含须配送货物品类众多、配送过程中环境负责、配送路径复杂交叉、配送末端场景越发复杂、消费者对配送要求多样、配送人员服务水平不一等痛点 。 市场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 , 比如约定送货上门时间、在社区便利店自提、设置社区自提柜等等 , 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货物安全问题 , 但依旧无法从根本上降本增效 , 物流配送“最后公里”需要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来优化 。
Syrius炬星创始人蒋超曾表示 , 虽然目前国内物流行业人力成本仍然较低 , 智能仓库需求尚未完全爆发 , 但随着国内GDP 增长、老龄化加剧、用工规范完善 , 加之供应链前移趋势明朗、前置小仓库追求吞吐量增大 。 他表示 , “在和各个地方的客户交流时 , 得到了一个判断 , AMR 全球市场将在未来 3至5 年膨胀100倍 。 ”
技术、监管及用户接受度等多重问题待解 , 全面推广尚需时间
虽然无人配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 但是多名业内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来看 , 无人配送在技术、监管、用户接受度等方面依然存在商业化落地难题 。
在技术层面 ,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称 , 目前 , 配送无人机飞控系统、避障技术、动力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不断革新 , 但目前行业还面临动力电池无法支持长时间作业;负载能力仅可配送小型物件;自主导航及避障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 。 服务机器人行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 但目前行业还存在机器反应灵敏度 , 机器感知交互技术等方面的问题 。
在监管层面 , 有物流无人机已拿到试运行“牌照” , 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 未来随着无人机市场的发展 , 物流无人机会受到空域管制 。 而无人配送车目前仍游离于现有的交通监管体系之外 , 相关管理制度仍是空白 。
在用户的角度 , 北京市民李先生对采访人员表示:“目前高端消费商超、酒店均配备了相应的配送机器人 , 虽然用户端可以体验到人工智能在配送领域的应用 , 但配送机器人目前仍只能便利配送端 , 用户端的体验相对来讲不是很好 , 有些机器人甚至不能避障 , 只能人避开机器人 。 ”
从企业角度来讲 , 上述Syrius炬星方面相关人士对蓝鲸TMT采访人员透露 , 还要看具体领域中 , 机器人是否解决业务的核心问题 , “投资回报率是否划算 , 用户不用你的机器人会有什么损失?”
对此 , 前瞻产业研究院表示 , 无人配送物流车的整车制造成本在20-25万左右 , 若涵盖维修成本则更高 。 制造产业链暂不完善 , 无法通过系统化生成降低生产成本 。
此外 , 对于我国智能物流的发展水平 ,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曾公开表示 , 我国快递行业整体智能化快递水平发展明显 , 但受客观条件限制 , 如无人机配送等创新形式的全面推广尚需要时间 。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