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宋帝刺死岳飞后,金国为什么不趁机南下?( 二 )


南宋|宋帝刺死岳飞后,金国为什么不趁机南下?
文章图片

这种情形下 , 金国对于"绍兴和议" , 都是连呼庆幸 。 再撕破脸去打?不但既得的利益保不住 , "大金江山"恐怕也保不住 。 "挥兵南下"这事儿 , 也就梦里说说 。
而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比起"挥兵南下"的诱惑来 , 《绍兴和议》的内容 , 对于金国来说 , 简直是白捡的大便宜 。
虽然近代以来 , 经常有"票友"抛出"神论" , 认为《绍兴和议》是个"带来和平"的"双赢"协议 。 但细看条款 , 就知道到底谁赢 。 且不说"臣构"向金国"称臣"的"名分问题" , 就说更实在的国土与经济利益:南宋向金国割让了唐州、邓州、商州、和尚原等战略要地 。 全是宋军将士曾与金军血战的地方 , 有些要地更是当年"岳家军""吴家军"浴血收复的 , 许多英雄的骸骨还长眠在那里 , 这下大笔一挥 , 全"白送"金国了 。
南宋|宋帝刺死岳飞后,金国为什么不趁机南下?
文章图片

而且对于南宋接下来的国防安全来说 , 这些要地的丢失 , 更意味着挖大坑 。 秦州商州是宋朝重要的白银产地 , 这一"割"就是断血 。 海州唐州等地是南宋历次北伐的"跳板" , 这下也被金人"抽"走了 。 和尚原的丢失 , 更叫四川完全暴露在人家眼前 , 还给后来的"元朝灭宋"提供了方便 。 南宋一百多年被动的国防态势 , 就是这"慷慨割地"惹的祸 。
更需要注意的是 , 这些割出去的要地 , 没一块儿是金国凭本事打下来的 , 却全是南宋"凭实力"割出去的 。 大宋将士前线的抛头颅洒热血 , 抵不过"名相""精英"们谈判桌上大笔一挥 。
比这还"慷慨"的 , 就是《绍兴和议》里的"赔钱"问题:虽然"送岁币"是大宋的"悠久传统" , 可别看南宋就剩了半壁江山 , "岁币"照样不减 , 每年二十万白银加二十五万匹绢 。 这笔负担重不重?当时的南宋市场上 , 绢就是"硬通货" , 一匹绢的售价常在四五贯钱以上 。 白银更是"稀缺货" , 在近代"票友"口中号称"富过明清"的南宋 , 每年的白银收入最高不过三十万两 , "岁币"就要送出去二十五万两 。
所以 , 看上去"不重"的南宋岁币 , 每年都叫大宋君臣叫苦连天 。 这巨额的负担 , 除了年年"养肥"金国 , 更像一个恐怖的吸管 , 吸干大宋的血肉 。 "白捡"了如此大便宜 , 金国怎么还会傻乎乎南下?也正因这"大便宜" , 对鞍前马后出力的"大宋名相"秦桧 , 金国也是"宠"得不行 , 甚至还给"臣构"严令"不许以无罪去首相" 。 大权在手的秦桧 , 也就成了南宋的"独相" , 作威作福十七年 。
不过对这一切 , 宋高宗秦桧君臣 , 当然是不会在乎的 。 在他们看来 , 所谓光复河山 , 所谓国仇家恨 , 都不如享受生活实惠 。 哪怕"岁币"负担再重 , 也不能耽误了"官家"享受 。 所以《绍兴和议》后 , 明明就剩半壁山河 , 南宋的官员数量却比北宋膨胀了一倍 , 秦桧的私人财产"富于左藏(国库)数倍" 。 各级官员也是"非财不论" 。 宋徽宗本人也是放心享受生活 , 各种大兴土木 。 所有的钱 , 都是老百姓买单 。
所以 , 也就出现了南宋年间的咄咄怪事 。 明明是"宋金和平"的时代 , 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却比战乱年代还多 。 多次"暗增民税数倍" , 以至于"民力重困 , 饿死者重" 。 宋金战争时 , 在赵鼎等能臣主持下 , 南宋基本没缺过钱粮 , 可宋金"和平"了 , 军队大量裁撤 , 连装备都稀缺 , 曾经有四千多工匠的"南北作坊" , 缩水到几百人 。 甚至"官府库无旬月之储 , 千村万落 , 生理萧然" 。 一切惨景 , 足以把"宋金和平带来南宋繁荣"的论调 , 驳斥得明明白白 。
到了二十多年后完颜亮南侵时 , 南宋已如金国"所愿" , 成了一个文恬武嬉 , 腐朽不堪的世界 , 而面对南侵的"臣构"呢?却依然准备好船只 , 随时准备跑路 , 如果不是书生名将虞允文的奇迹一击 , 外加接下来宋孝宗一生呕心沥血的治理 。 这"和平"了二十多年的南宋王朝 , 百分百就此打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