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文|国难当头,一介书生临危受命击退金兵五十万,延续南宋百年国运
南宋时期 , 宋朝在临安建都 , 苟活于江南 , 一代代皇帝们都没有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 只是低三下四地和金国议和 。 当年的金主野心很大 , 雄心勃勃地想灭掉南宋统一国家 。
于是就有了文弱书生抗金兵的故事 。
故事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 , 金帝完颜亮亲自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 , 进迫长江 。 两淮前线宋军全线溃败 , 金军长驱直入 , 如入无人之境 。
十月 , 完颜亮自涡口渡淮河 , 淮东淮西的宋军后撤 , 南宋朝野上下一片混乱 。 宋高宗令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 , 虞允文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 , 负责协助叶义问抗敌 。
文章图片
十一月 , 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如今的马鞍山一带) 。 淮西主帅王权因罪免职 , 由大将李显忠接任 , 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犒师 。 虞允文到采石后 , 目睹军队的状况 , 大吃一惊 , 见宋军萎靡不振 , 一片散沙 。 怎么办?形势危急 , 于是虞允文亲自督师 , 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 , 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我军如今控制着大江 , 若凭藉长江天险 , 为何不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 , 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 , 并大大振奋了军心 。 他并随即把散在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 , 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 , 结果大败金军 , 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
随后 , 完颜亮移兵扬州 , 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 。 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 。 完颜亮不禁大怒 , 孤注一掷 , 下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 , 否则处死 , 这促使其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 。 十一月下旬 , 完颜亮结果被部下所杀 。 金军退屯三十里 , 遣使议和 。 采石之战后 , 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
文章图片
在采石大战成名之前 , 虞允文只是一个中书舍人 , 是给皇帝起草诏命的虚职 , 就相当于秘书 , 一名文弱书生也 。 他在前往前线慰问士兵的时候 , 宋军无将无帅群龙无首 , 前线也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毅然决然的亲自督军决战金军 。 这一场战争的胜利彻底让他出名 。 他之所以厉害 , 就因为在之前从未接触过战争 , 这是他第一次指挥作战 , 而且一战而胜 , 为南宋续命百年 , 堪称书生救国第一人 。
其实 , 此时的虞允文已经年过五旬了 , 虽然他是文弱书生 , 但是 , 看准了金兵致命的弱点 , 那就是 , 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 , 在船上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打仗 。 虞允文深知金兵不会水战 , 才想到在江中击败对方 , 所以不习水性的金兵遭到了宋军的殊死抵抗 , 加上宋军大船优势 , 他们的船都被撞沉 , 不管他们在陆地上有多么勇猛 , 在水里就是待宰的羔羊 。
下面了解一下虞允文 。
宋徽宗大观四年 , 虞允文生于隆州仁寿县 。 其先祖为唐初名臣虞世南 。 虞世南的七世孙虞殷 , 任仁寿郡守(即隆州) , 虞氏遂定居于此 。
文章图片
虞允文幼时聪慧 , 七岁即能提笔作文 。 后来凭借父亲为官的缘故 , 进入仕途 。 母亲去世后 , 虞允文极度悲伤 。 他考虑到父亲孑然一身 , 且身患有疾病 , 故七年未曾调官 , 直到父亲逝世之后 , 才重新投身功名 。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 , 虞允文参加科举考试 , 中进士及第 , 获授彭州通判 , 后改为权知黎州、渠州 。 当时 , 宰相秦桧当权 , 虞允文等蜀地文士皆不获重用 。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 , 秦桧病死 , 高宗想要收用被废弃的蜀士 , 中书舍人赵逵首荐虞允文 , 使他被高宗召对 。 虞允文在应答中 , 首先认为人君应该敬畏上天、安抚百姓、遵效祖宗成法;其次又论及当时士大夫风气中的弊病 , 从而提出 , 在以文章、言谈、政事选用这些士人时 , 应该分别裁汰其中的轻浮、巧伪、苛刻者 , 这样才能使被选中的官员任重致远;最后 , 他极力陈述四川财赋科输的弊端 。 高宗闻言 , 欣然采纳 。 随后 , 虞允文被除授为秘书丞 , 累官至礼部郎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