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此人坚持抗清20年被害,外甥买出首级匿名下葬,成西湖三杰之一( 二 )




忍辱负重与郑成功合作的意义在他北伐时体现出来,张煌言的隐忍与坚持,几乎就要得到回报。
1658年起,张煌言与郑成功会师,发起北伐,在次年进入长江,势如破竹。
进军过程中,张煌言多次进言要及早攻取南京,可惜郑成功在南京城下又出现私心自用的老问题,导致功败垂成。
这时张煌言被郑成功派到芜湖进行招抚工作,他很快收复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城池近三十座,神奇的是,这些几乎没经过什么战事,地方上大多是主动请降。
相比郑成功在南京城下二十多天迟疑不进,高下立判。
郑成功在南京失败后退回海上,张煌言孤军深入,退路已断,处于极度危险境地。
面对清军围堵,他舍舟登陆,变服夜行,历经千难万险,绕道前行两千余里,才终于九死一生,回到东南沿海。
这是一出现实版的千里走单骑,智勇双全之外,这份忠义更值得钦佩。

 匿名|此人坚持抗清20年被害,外甥买出首级匿名下葬,成西湖三杰之一
文章图片


这次失败后,浙东抗清转入低潮,清朝一统天下几乎已成定局,郑成功不久病死,张煌言空有能力,再无用武之地。
张煌言没有取得更大成就,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时势使然。他在清朝和郑成功的夹缝间生存,在鸡蛋上跳舞,能坚持到最后实在已难能可贵。
明明在用人之际,有能力却无处发挥,明末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情况。无能者身居高位,马士英、史可法、何腾蛟、马吉翔等人都是代表;有才者空有志向无处报国,只能忍辱负重,张煌言、堵胤锡最为可惜。
张煌言生不逢时,未遇明主,局限在东南一隅,没有更大的平台给他发挥,埋没了才能。假设把他与史可法、何腾蛟等人换个位置,当能一展鸿浩之志。

气节
有能力并不就等于能成功,张煌言的坚持更值得敬佩,支撑张煌言20年的,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顺治二年到康熙三年,张煌言领导海上抗清历时16年。三度闽关,四入长江,二遭飓风覆舟,纵横于锋镝之下,栖山蹈海,历尽磨难。
为复明奔波的人不少,少有张煌言这样文武双全又坚持到底的孤忠。
把张煌言个人的坚持放大,他代表的是浙江这块土地的人文传统。
浙江是人文荟萃之地,有明一朝出了20个状元,位居各省之冠,其中8人来自绍兴地区,进士登科的人数则是恐怖的560人。
先哲强调忠君报国,张煌言又来自仕宦之家,如果不是战乱,他本也该继续学业冲击进士,圣贤之书自然是读得滚瓜烂熟的,他也曾自称“将略原非所长,只以读书知大义”。
忠君爱国的思想深刻影响浙江读书人。

 匿名|此人坚持抗清20年被害,外甥买出首级匿名下葬,成西湖三杰之一
文章图片


大学士朱大典是有名的贪官,却拒绝博洛多次劝降,率兵固守自己老家金华县城,坚守20多天后城破,朱大典率阖门及宾客在火药局殉国。
大儒刘宗周在杭州失陷后,绝食20天殉国而死。
崇祯朝右佥都御史祁彪佳拒绝清廷招揽,自沉湖中,以死明志。
来自绍兴的张煌言以文天祥为偶像,从小耳濡目染,夙承先学,浙江人文传统早已深入其心。
鲁迅先生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张煌言却说:国亡家亦亡,我固甘沈族。
家即是国,国即是家,国亡了,家也不存在了。

 匿名|此人坚持抗清20年被害,外甥买出首级匿名下葬,成西湖三杰之一
文章图片


1664年(康熙三年)七月十七日,在叛徒出卖下,已遣散部下,隐居海岛的张煌言终于被捕,被押解到杭州。
清廷派官员劝降,张煌言回应:不侫之所以百折不回者,上则欲匡扶宗社,下则欲保捍桑梓。
上则忧国,下则忧民,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路上,他写下诸多诗篇,其中有一首《甲辰八月辞故里》: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九月七日,张煌言在杭州弼教坊就义,临刑时,他拒绝跪而受戮,“坐而受刃”,时年仅四十五岁。此前三天,他的妻子和独子已在镇江被害。
南明十八年历史,杰出的抗清人物很多,论成就,张煌言并不出众,地位也不算显赫。
史可法、李定国、郑成功等人名气或许更大,但都有各自的缺点,难称完美。
唯有张煌言,将近二十年里,他经历的艰难险阻难以想象,却始终举措得当,处处以大局为重,兼具政治理想与战略眼光,从能力到气节几乎无可挑剔,是近乎完人的存在。
如此人格魅力,历史上也是少有。

精神
大儒黄宗羲与张煌言是世交,他也曾出任朱以海左副都御史,但很快便潜归乡里,不再抗争,这也是明清交际之时许多明朝士大夫的选择,他们要么隐入山林,要么遁入空门,总之还是惜命的。
黄宗羲多次怒喷马士英,把他骂为历史上头号奸臣。马士英被清兵所执后不屈而死,黄宗羲却到底还是妥了协。
张煌言遇害后,黄宗羲惭愧不已,他为张煌言写下墓志铭,其中写道:
今公已为千载人物,比之文山,人皆信之。余屈身养母,戋戋自附于晋之处士,未知后之人其许我否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