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踪旅迹|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二十二字名言,字字珠玑,千年前的大儒张载

我上中学时的陕西省武功县的绿野中学 , 曾经是北宋教育家、思想家、关学创始人张载讲学传道的地方 。
今年恰逢张载诞辰1000年 , 我们就来说说他吧 。 千年来 , 张载豪放的性格 , 聪慧的天资成为美谈 , 关键是他以一代大儒的身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文踪旅迹|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二十二字名言,字字珠玑,千年前的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一、以“兵”起家的张载
张载 , 字子厚 , 生于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 。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 , 张载继承了父辈们的爽朗性格 。 再加上天生的聪明头脑 , 他便在少年游学时就显露出卓尔不群的态势 。
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 , 二十一岁的张载因看多了边地百姓的艰难生活和看透了朝廷的“少喜谈兵”之策 , 愤怒地向当时正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以主管西北防务的名臣范仲淹呈上了自己所作的《边议九条》 。
文踪旅迹|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二十二字名言,字字珠玑,千年前的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范仲淹的举贤任能 , 是至今为人所钦佩的 。 而《边议九条》也让他看到了张载的才能与爱国的热情 。 于是范仲淹主动召见了张载 , 与之促膝长谈 。 不过交谈之后 , 范仲淹不但没给张载一官半职 , 让其去前线参战 , 反倒建议张载回家好好学习 , 尤其是学习《中庸》及儒学 。
二、为学为官的张载
文踪旅迹|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二十二字名言,字字珠玑,千年前的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范仲淹和张载 , 一个愿意给建议 , 一个也愿意听 。 原本想要组织家乡民众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故土的张载 , 就这么开始了他对儒家经典的苦读 。 且因为觉得只看儒家的经典还不足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 张载还把能搜罗到的道家、佛门的书籍都搬上了自己的案桌 。
在苦读十余年后 , 张载将儒释道融会贯通 , 以儒学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问 。 凭借这套学问 , 张载不仅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苏辙兄弟一同考中进士 , 还获得了时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及昭文馆大学士的文彦博的青眼 。
文踪旅迹|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二十二字名言,字字珠玑,千年前的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张载的名声就这么在京中传开 。 不久后 , 他还在相国寺设座讲《易经》 。 也正是在公开讲经期间 , 张载与程颢、程颐兄弟俩结识 , 并与之交流了对《易经》的见解 。
因为张载对二程评价颇高 , 二程这才声名鹊起 。 而张载本人 , 也藉此找到了突破自己瓶颈的方向 , 将许多过往研习过的学说放下 , 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儒学研究之中 。 他的代表作《易说》 , 就成书于这一时期 。
不过张载虽埋首做学问 , 但他的心还是与天下苍生紧紧相连的 。 在突破学问之瓶颈期间 , 张载也先后在多地为官 , 留下不少百姓纷纷称道的政绩 。 且因为与环庆路经略使蔡挺私交颇好 , 张载还提出了不少军事方面的建议 , 作了《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经略司边事划一》等策论 。
文踪旅迹|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二十二字名言,字字珠玑,千年前的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三、感悟天地的张载
做学问 , 张载是个肯下功夫的天才 。 做臣子 , 张载是个为民为国的好官 。 因而他的一生理应平步青云 。 但因为当时北宋朝堂正因王安石的变法而一片混乱 , 张载的弟弟张戬又得罪了王安石 , 张载担心被王安石报复 , 便主动退出了朝堂 , 回到了老家横渠继续研究学问(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 。
也正是在这里 , 张载总结了自己的学说 , 建立起“关学” , 留下了大量著作 , 以及为人熟知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 , 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 。
文踪旅迹|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二十二字名言,字字珠玑,千年前的大儒张载
文章图片
【文踪旅迹|留下了妇孺皆知的二十二字名言,字字珠玑,千年前的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 , 背后有美学的感性认识和孟子的“尽心”之论 。 张载认为 , 人都有感知世界的心 , 也有感知德性的心 。 而这二心 , 后者才是根本 。 因而张载以为 , 世人应当用理性认知来思考天地万物 。 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理学”的重要基本原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