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海洋二号C星升空,中国火箭部件首次实现重复使用
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倪伟)9月21日13时40分 ,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 成功将海洋二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 。 本次任务的火箭上 , 搭载了栅格舵系统 , 可对火箭一级返回段的姿态和落区位置进行控制 , 使回收落区范围缩小85% 。
采访人员从火箭研制方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团八院获悉 , 栅格舵系统产品虽小 , 却是国内运载火箭首件重复使用的箭上产品 , 是对后续垂直起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重要尝试 。
图片
9月21日13时40分 ,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 汪江波 摄
此次任务是本年度长征四号系列火箭的第4次发射 , 火箭更新了多项技术状态 , 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遥测系统、外安系统都进行了升级改进 。
这枚火箭采用了一个特殊部件——一片从2019年长四乙遥三十八运载火箭上回收的栅格舵舵面 。 在对该舵面进行了检测分析 , 确保整体结构完整、无形变、无裂纹后 , 研制团队重新进行清洗、修补和重新喷涂防热涂层 , 使其具备了重复使用的能力 。
本次搭载的栅格舵控制系统在火箭一二级分离后开始工作 , 通过展开的栅格舵对一级返回进行姿态控制 , 主动导引一级朝落区目标点飞行 。 同时 , 将飞行信息下传至地面 , 为后续系统优化、拓展应用积累数据 , 并实现落区预报的功能 。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 , 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 , 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 , 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2.5吨(轨道高度700公里) 。
海洋二号C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海洋动力卫星系列的第二颗业务卫星 。 卫星在轨后 , 主要对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风场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实时观测 , 并具备船舶识别以及接收、存贮和转发我国近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标测量数据能力 。
据悉 , 海洋二号C星将与2018年10月发射的海洋二号B星以及后续的倾斜轨道卫星组网运行 , 共同构成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 , 可在6小时内完成全球80%的海面风场监测 。 与海洋二号A星和海洋二号B星相比 , 该卫星运行在66度倾角倾斜轨道 , 增强了对海面风场的快速重访能力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倪伟
编辑 白爽 校对 吴兴发
(责任编辑:冉笑宇 )
推荐阅读
- 腾讯科技|火箭发动机出问题 SpaceX首次商业载人任务发射推迟到11月份
- 航天|火箭产业落地广州南沙 南方航天城轮廓初显
- 新华社新闻|自然天体还是人造火箭,天文学家发现了个啥?
- 日本|日本首个民营火箭发射场即将动工
- 简单说科技|SpaceX公司:特斯拉再降价,主业火箭发射又出大无语事件
- 中年|贝利亚:斯大林的“希姆莱”,苏联二号首长,功过谁来评说?
- 海洋知圈|“智能快速机动海洋立体观测系统”成功完成首次演示验证
- 科学|环境减灾二号01组A、B星成功发射!环境卫星家族又添新成员
- 英特尔|英特尔内部报告:或将取消火箭湖处理器!
- 卫星|揭秘环境减灾二号卫星:农作物生长状态可尽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