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追踪和画像的度在哪里?王源:对青少年上网少一点追踪多一点关怀( 二 )


问题:既然给用户画像、贴标签不可避免 , 能不能给用户一个权力去控制这个标签的颗粒度 , 甚至删除某些标签呢?你觉得怎样是合适的?
崔晓波:我觉得现在核心的问题一是没有标准 , 二是不透明 。 很多互联网公司出于商业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不愿意公开标准 , 整个环节不透明 , 所以把画像开放给消费者或者个人去看也是不现实的 , 为什么?因为同样的标签可能在不同的公司代表不同的含义 。 我觉得最有可能的还是以政府或者行业协会为主导 , 对于某一类行业标签里的定义还得做一些分级或者分类的管理 。 此外 , 在应用环节还要进行监管 , 因为现在大数据杀熟很明显 , 打了标签之后会存在各种价格歧视 , 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 需要监管部门进行管理 。 解决了上述问题后 , 才能谈把更多的控制权交还给消费者 。
问题:对于青少年的标签控制 , 你有什么期待?
王源:我觉得青少年相对于成年人 , 对于网络世界还是缺乏一些判断和识别能力的 , 如果是明知道青少年是这样的情况还是去引诱他们上网 , 就是把用户标签纯粹作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 这是不太好的 , 但现在很多App也上线了青少年模式 , 避免对青少年进行大量的画像 , 这是很好的 。 我觉得App要对青少年上网少一点追踪多一点关怀 , 每一位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也要在家长的指导下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 , 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
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罗亦丹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