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名臣魏征一生多次易主,没有半分诤臣的刚烈:我不做忠臣,做良臣
贞观十七年(643年) , 李世民做了一个梦 , 魏征出现在他的梦中 , 随即传来魏征离世的消息 。
太宗夜梦徵若平生 , 及旦而奏徵薨 , 时年六十四 。
文章图片
不做忠臣做良臣
唐太宗李世民听闻魏征死讯 , "亲临恸哭" , 连续五日没有上朝 。 在魏征离世后 , 李世民非常怀念他 , 经常对臣子提及 , 说他失去了一面人生的"镜子" 。
"以铜为鉴 , 可正衣寇;以古为鉴 , 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 可明得失 。 朕尝保此三鉴 , 内防己过 。 今魏徵逝 , 一鉴亡矣 。 "
魏征是一位广为人知的诤臣 , 他凭借直言敢谏得到李世民的赞许 , 并且在李世民的高度赞誉之下 , 在后世流芳 , 成为一位正直敢言的大臣形象 。
然而 , 魏征本人其实一生多次易主 , 并非是那种"不事二主"的忠臣 , 值得玩味的是 , 魏征每一次易主都会得到新"主上"的宠信 , 即便是在多年以后的今天 , 也没有责骂他 , 反而给了他很高的赞誉 。
魏征的为官理念不是"忠" , 而是"良" , 他不是忠臣 , 一心要做良臣 。
文章图片
多次易主
魏征的父亲名为魏长贤 , 北齐朝屯留的一个县令 。 史书虽然没有记载魏征小时候的家庭环境 , 但是从他父亲的职位来看 , 家境应该还算殷实 。
可惜的是 , 魏征家道中落 , 他也从县令公子沦为温饱都成问题的落魄子弟 , 魏征落魄却并没有去靠打工糊口 , 而是出家做了道士 , 在乱世即将来临之时 , 终日研究起天下之事来 。
隋朝末年 , 乱世再次来临 , 时任武阳郡丞的元宝藏趁势起兵 , 邀请魏征给他做书记官 , 魏征出山 , 元宝藏便成为了他第一个跟随的人 。
元宝藏虽是乱世豪杰 , 却并不具备霸主的资质 , 他只是做李密的部将而已 , 魏征在他手下 , 自然也就大材小用了 。
文章图片
终于 , 因为元宝藏每次给李密的报告十分有见地 , 李密问及出处 , 魏征出现在李密眼前 , 并且在一番交谈之后 , 魏征成为李密的属下 。
魏征跟随李密之后 , 虽然他的舞台拓展了 , 但是李密对他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及元宝藏 , 他对李密的提的建议 , 虽然得到李密的赞许 , 却没有得到采纳 。
李密大败 , 魏征郁郁不得志 , 跟随失败的李密一起投降了唐王朝 , 后来李密反悔被杀 , 魏征继续效忠唐王朝 。
密为王世充所破 , 拥众归朝 。
魏征身为李密的旧部 , 又是降将 , 虽然身在唐王朝任职 , 但是处境却非常尴尬 , 所以 , 他一直寻找立功的机会 , 使自己能够在唐王朝有立足之地 。
文章图片
很快 , 魏征表现的机会来了 。 瓦岗军旧部徐世勣占据了李密原来的底盘 , 而瓦岗军所在 , 乃是用兵重地 , 哪一方能够争取到徐世勣 , 对未来争霸天下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争取李密旧部归降 , 这件艰巨的任务让李渊犯了难 。 就在这时 , 魏征毛遂自荐 , 希望李渊能够给他一个机会 , 去争取徐世勣 。
面对魏征的请求 , 李渊自然是一百个同意 , 封他为秘书丞 。 魏征十分珍惜这一次保住"饭碗"的机会 , 他在信中洋洋洒洒数言 , 向徐世勣陈述两点利害关系:
第一 , 瓦岗军所在位置 , 乃是军家必争之地 , 群狼环顾 , 以徐世勣之能 , 无力守护 , 如果坚守 , 早晚要失去底盘 , 甚至性命 。
第二 , 在当今乱世 , 英雄虽多 , 但是最终得到天下的人 , 必定是唐王朝 。
推荐阅读
- 司马|司马懿说的那些话,听懂2句都够你用一生了,看醒无数人
- 韩信|韩信一生起起落落,无论成功还是惨死,都跟这人有莫大的关系!
- 赵匡胤|一生坦诚谨慎的杨廷璋
- 舅舅|11岁嫁亲舅舅成皇后,一生受宠都没怀孕,死后宫女发现她的秘密
- 刘秀|历史上,她宠辱一生,从正宫皇后变废后到王太后
- 皇后|袁天罡一生为两个女人算过命,一个具有帝王相,一个带有桃花劫!
- 华佗|曹操一生中犯下三大错,错占一人,错杀一个神,错留一个掘墓人
- 杨广|一生能被六位皇帝宠幸,萧皇后到底有什么魅力?
- 吕布|张辽武力超群, 一生战功赫赫, 可人缘却很一般
- 刘邦|一生只侍寝过一次皇帝,她的子孙连续三代都是千古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