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刚|普教职教双轨运行的镇中心学校:不能只为了成绩前30%学生

_原题为 普教职教双轨运行的镇中心学校:不能只为了成绩前30%学生
“半月谈”微信公号9月19日消息 , 身体是壮的 , 眼睛是亮的 , 人人会乐器、个个有特长……在一所乡镇中心校 , 学生近视率9.7%、肥胖率3.2% ,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不仅如此 , 升入优质高中的学生数在当地名列前茅 , 职高毕业生有80%升入高职院校 , 毕业后大多成了当地种植养殖能手和致富带头人 。
这所学校就是黑龙江省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 , 位于我国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 尽管距县城60多公里 , 但凭借较高的办学水平 , 这里吸引不少城里学生来此就读 。面向全体学生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红色教学楼 , 鹅黄色学生公寓和教师周转房 , 宽阔的塑胶运动场……半月谈采访人员来到大兴镇中心学校时 , 学生们正在上课、玩耍 , 一切显得崭新而生动 。 而在1985年 , 李果刚参加工作时 , 学校每届初中毕业生有200多人 , 能升学的只有30%左右 , 近70%的学生要么辍学 , 要么回家务农 。
“教育 , 不能只为了成绩前30%的学生 , 而放弃另外70%的学生 。 ”李果认为 , 素质教育要在乡村地区破题 , 就要面向全体学生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不能仅关注“知识、分数、升学” 。
李果刚|普教职教双轨运行的镇中心学校:不能只为了成绩前30%学生
文章图片

1997年 , 李果开始担任学校副校长 。 当时 , 为了提高升学率 , 许多学校都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 , 虽然能提高考试分数 , 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更忽视了很多成绩落后的学生 。
李果提出 , 要改变之前加班、加点、加量的做法 , 克服应试教育缺陷 , 提倡教师全面培养学生 ,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通过抓教材、抓课堂 , 以“精”和“准”取胜 。 经过几年实践 , 考上高中的学生增多了 , 李果的思路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
那些没机会读高中的学生 , 一直让李果最挂心 。 这些学生不能初中毕业就“落地”——既不能升学 , 也找不到工作 。 他们也需要得到发展 。 即便是毕业后从事体力劳动或者回家务农 , 也应该让他们能够比父辈做得更好 。
李果刚|普教职教双轨运行的镇中心学校:不能只为了成绩前30%学生
文章图片

大兴镇中心学校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基地采摘辣椒 杨思琪 摄
从1997年起 , 学校设立职教班 , 探索普教与职教并存的双轨运行机制 , 开设养殖、种植等课程 。 后来 , 学校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 , 在普通班增设了职业教育和劳动技术课程 , 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和农民实用技术 。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 才能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 ”李果说 , 截至目前 , 学校现有学生2971名 , 是全县规模最大、在校生最多、颇受学生家长欢迎的学校 。
给学生一个目标就是成就一个未来
2003年 , 李果接任校长 , 他提出“发展目标教育” , 其核心理念就是为学生树立短中长期目标 , 关注和促进每个学生成长成才 。
具体而言 , 发展教育目标可以细化为品行目标、学业目标、专长目标 。 学生根据自己的身心发展、学业水平、兴趣爱好等 , 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 , 形成个人发展目标评价卡 。
李果刚|普教职教双轨运行的镇中心学校:不能只为了成绩前30%学生
文章图片

在每个班级的教室里 , 都张贴着学生的目标 。 “不说脏话”“不带手机”“上课不睡觉” , 每个学生都从明确的小目标开始努力 。 一月一汇总、一学期一统计、一学年一分析 , 学生通过评价来判断自己、找出差距、提升自己 。
铲球、抢断、射门……六年级学生李杨正在足球场上奔跑 。 踢了4年足球的他已经成为学校足球队的主力 , 经常去江苏、山东等地参加比赛 。 去年4月 , 他还跟随学校近10名同学去俄罗斯参加足球比赛 。
“足球 , 让我走出了贫困乡村 , 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 ”李杨说 , 只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 他就有机会考到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读高中 , 并通过高水平运动员选拔 , 到一所国内重点高校上大学 。
穷县富办教育 , 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 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 。 如今 , 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年可获得3000元教育补助 , 在校住宿还可享受每年2000元的住宿补贴 。
李果刚|普教职教双轨运行的镇中心学校:不能只为了成绩前30%学生
文章图片

为了提升职业教育技能 , 大兴镇中心学校与全国制造企业500强企业——德龙钢铁集团签署培养订单 , 成立了“德龙班” , 开设钢铁冶炼、机电设备安装维修专业 。 班级上课时 , 50多名学生身着蓝色西装、打着红色领带 , 端坐桌前温文尔雅 。 其中 , 年龄最大的22岁 , 最小的16岁 。
付出便有回报 。 该班班主任教师郑大治见证了学生们的变化 。 有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 , 有的曾沾染上抽烟、酗酒、打架等恶习 , 甚至一度辍学 。 如今 , 他们改掉了不良习惯 , 对未来充满希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