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 二 )


关爱生命、以民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崇高道德准则 。 《周易》强调 , 天地之大德曰生 。 这是说 , 天地间最伟大的德行就是关爱生命 。 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 自始至终贯穿一条主线 , 就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 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作为目标任务 。 党中央以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 , 在人民生命与经济发展的利益权衡上 , 果断选择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宁可一段时间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 , 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患 , 坚决遏制疫情传播蔓延 。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 , 我国之所以能够有效阻止病毒横行 , 并始终保持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 关键是党中央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 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 , 这是关爱生命、以民为本的道德准则在新时代的彰显 。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伦理追求 。 孔子倡导己欲立而立人 , 己欲达而达人 , 墨子主张兼相爱 , 交相利 , 孟子呼吁出入相友 , 守望相助 , 疾病相扶持 。 中华文化历来推崇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舍己为人 , 疫情防控中 , 无数逆行者用汗水、鲜血甚至生命谱写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新的时代篇章 。 自1月24日至3月8日 , 全国共结集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武汉和湖北 。 在疫情防控、救治任务异常繁重情况下 , 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向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的16个地市施以援手 。 14亿中国人民 , 不分男女老幼 , 不论岗位分工 , 都尽其所能投入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 , 汇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 。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处理外部关系的价值导向 。 《左传·隐公六年》云:亲仁善邻 , 国之宝也 。 这是讲亲近仁义、与邻邦友好相处 , 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 《尚书·虞书·尧典》载:百姓昭明 , 协和万邦 。 这是称赞尧帝不仅使自己邦国的百姓明德守礼、安居乐业 , 还能协调各诸侯国友好相处、和睦合作 。 将亲仁善邻推己及人、由近及远 , 直至协和万邦的思想 , 彰显了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的胸襟 , 演绎成我们今天坚持开放包容 , 与各个国家彼此尊重、相互合作的理念和方案 。 中国在抗疫斗争中与国际社会深度合作 , 不仅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抗疫中发挥主导作用 , 而且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 , 积极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 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在溯源、防护、检测、救治、药物、疫苗等方面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及策略 。 山川异域 , 风月同天青山一道 , 同担风雨 ,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人民 , 不断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
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 , 就是中华儿女不畏困难坚毅前行的奋斗史 。 跌宕起伏、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 , 何以能够饱经磨难而不断开拓新境?原因在于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积淀了丰富的应对各种危机挑战的经验和智慧 , 而且铸就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意志和品格 。 这是中华民族能够不断在磨难中成长、奋起的宝贵精神财富 , 也是我们面对疫情沉着应战并战而能胜的强大文化支撑 。
【社会结构|中国抗疫的社会根基与文化底蕴】(作者:钱念孙 , 系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