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运联研究】新晋区域网平台,能否达到壹米滴答的高度?

_原题为 【运联研究】新晋区域网平台 , 能否达到壹米滴答的高度?
来源:运联智库(ID:tucmedia) , 作者:运联研究院 包迪
核心导读:
1)批发市场货量萎缩 , 区域形态发生改变 , 区域网举步维艰 。
2)区域网零担企业陆续探索变革之路 , 方式主要有两种:独立长大和联盟抱团 。
3)以蚁链为代表的区域网平台模式是壹米滴答模式的延伸 , 具备与壹米滴答相似的优势 , 同时也具有与之不同的个性化基因 。
4)蚁链和青藤的起网有壹米滴答的影子 , 目前来看 , 它们的目标是打造末端落货平台;若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全网 , 那么 , 它们能否达到壹米滴答的高度?
1、举步维艰的区域网零担企业
依赖于批发市场的繁荣 , 众多区域网络企业诞生 , 它们在网络密度上具备明显优势 , 并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建设起了行业壁垒 , 即便是全网企业也无法与之媲美 。
区域网虽然获得了天赐的成长机遇 , 但没有永远的红利期 。 近几年 , 批发市场货量萎缩 , 市场上对于存量的争夺愈发激烈 , 区域网的模式简单粗放 , 其成长受到重重阻碍 。
1.1 受电商冲击 , 批发市场货源变少
区域网玩家一般是依托本地专业市场起家的 , 依靠低价竞争和熟关系吸纳货源 。 受专业市场这种商流的规模所限 , 很少有区域网企业的年营收规模可以达到5亿元 。
近年来 , 受线上零售的冲击 , 传统的区域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商贸渠道愈加不景气 , 货源总量也随之减少 。 同时 , 销售渠道的扁平化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了区域零担的货量 。 对于区域网企业来说 , 很难保障之前的发车趟次 , 原本就不高的收入和利润逐步下滑 。
全网|【运联研究】新晋区域网平台,能否达到壹米滴答的高度?
文章图片

1.2 现存玩家激烈抢夺存量市场
当地区经济达到一定的水平 , 人口与消费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张 , 特别是形成多中心城市 , 原有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减弱 , 区域零担市场现有的货源结构、运作体系都将被打破 。 低维的区域网模式已不适应区域经济需求 , 货源基本被其他类别的玩家承接 。
从长三角的经验来看 , 区域网的生存前景并不美好 , 受到来自全网、区域短线 , 甚至城配和短途整车的威胁 。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珠三角区域 。 货拉拉、省省回头车等中短途整车平台正在抢走1吨 , 甚至500公斤以上的货源 , 进一步压缩区域网的生存空间 。
以长三角、珠三角的历史为鉴 , 未来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 中西部、东北地区形成与长三角区域相类似的结构 , 区域网的优势会消失 , 单纯的区域网也可能不复存在 。
1.3 区域网商业模式制约自身发展
与全网零担企业对比 , 区域零担在模型、网络结构、产品结构、分拨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 注定区域网企业在现有模式下的规模巅峰即成为“区域小霸王” 。
1)单向模型的制约
过去 , 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核心城市 。 为与区域形态相适应 , 区域网形成了单向模型 , 分拨中心设立在核心城市 , 省内短途货物由核心城市运往省内各区城市 , 以及部分乡镇 , 其网络呈现中心辐射的形态 。
而当前 , 部分地域出现了多核心城市协同发展 , 区域网已有的运作模型显然跟不上区域发展的脚步 。 具体体现在 , 已有网络无法覆盖整个省份;并且 , 和多核心节点流通的全网相比 , 区域网单分拨运作 , 单向模型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
2)网络不健全
区域网零担企业的网点“开点”策略与全国网企业不同 。 区域网不追求覆盖率 , “开点”目的明确 , 哪里有货开哪里 , 以收货为主要目的 , 也不考虑到达派送问题 。
虽然网络覆盖深度足够 , 能下沉至乡镇甚至村级单位;但局限于覆盖范围小 , 多数企业仅覆盖单个省份 , 只有少数可以覆盖经济圈内的两、三个省份 。
3)分拨能力限制产能
单件货重平均在20公斤以下 , 适合进行自动化分拣 。 但区域网的分拨 , 几乎都没有上自动化分拣设备 。 目前仅有部分企业上了皮带机这种半自动设备 , 多数企业的分拨中心仍都停留在手工分拣的阶段 , 拉低了分拨的运作效率 , 限制了场地承载能力 。 现行的只依靠增加场地和人工来提升分拨承载能力的形式 , 空间有限 , 这也就限制了产能的增长 。
2、区域网玩家的路径探索:独立长大和联盟抱团
在批发市场货量萎缩、存量市场被抢夺和粗放型商业模式的制约下 , 区域网的良性成长遇到了重重阻碍 。 固守已行不通 , 破局成为众区域网的必要选择 。 目前破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独立长大和联盟抱团 。
2.1 独立长大:以长期积累为铺垫
部分区域网不安于省内货量的限制 , 采用单点复制模式寻找市场增量 。 即综合考虑单核心、集中度高、输入型等区域形态因素 , 将省内的运营模式复制于符合预期的其他同类区域 。 单点复制模式的优势在于几乎不存在管理内耗问题 , 且一旦成功 , 它的模式难以复制;其劣势在于扩展时间久、沉没成本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