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重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教育部出实招

_原题为 重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 , 教育部出实招
【评价|重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教育部出实招】重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 , 教育部出实招
“三评”改革典型案例④
长期以来 , “数论文”“比奖项”“摆帽子”的现象为科研人员所诟病 , 而这一不良现象 , 在高层次人才评价中也屡见不鲜 。
2018年6月 ,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 分别对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提出相应要求 。
针对改进科技人才评价方式 , 《意见》强调 , 要统筹科技人才计划 , 避免多个类似人才项目同时支持同一人才;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 , 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 , 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 , 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
为严格落实“三评”改革意见 , 教育部深入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遴选评价机制改革 , 着力重构高校评价体系 , 并从3个方面亮出了硬招、实招:
一是坚持综合评价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将政治素质作为首要要求 , 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 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追求 , 将学术创新作为重要使命 , 建立了4个方面10个条目的评价标准 , 从立德树人成效、学术创新贡献、服务国家战略、工作发展潜力四个维度全面准确评价人选 。
二是实施分类评价 。 对从事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研究的学者制定符合科学规律的评价方法 , 重点关注真实科学价值 。 推行“代表作”评价 , 将承担项目、成果转化、工程应用、资政服务、国际合作情况纳入代表性成果考察范畴 , 并依据人才发展实际 , 推进分类评价 。 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 , 主要考察其是否有方法学创新 , 是否为解决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了关键证据 。 对于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人才 , 主要考虑其是否突破技术瓶颈 , 是否服务战略需求 。 对于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才 , 主要考察其是否解决社会关注问题 , 是否创造社会效益 。
三是推行小同行评价 。 在人才评价方式上侧重由同行专家评价 , 建立和完善人才遴选、评价的专家数据库 , 实现“内行评内行” 。 尊重学科特点 ,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 , 改变大同行“量化”评价的粗犷式方法 , 切实做到质量贡献评价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上述三大举措的同步发力 , 产生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 强化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引导高层次人才进课堂、上讲台、传思想、育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导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校办学发展目标 , 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 此外 , 深化“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 , 规范工作程序 , 破解了现存问题 , 带动了人才遴选体制改革 。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