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数字时代,让“慢行者”脚步亦从容

【思想荟】
这几天 , 浙江一女孩为外婆手绘微信说明书的新闻冲上微博热搜 , 网友们纷纷留言为这位姑娘点赞的同时 , 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求出书”“啥时候发行 , 我给我姥姥买一本”“能打印一份给我吗?”的呼声 。 这些呼声背后所承载的需求 , 又不免让笔者联想到前不久黑龙江一名老人因没有手机无法扫描健康码导致乘公交受阻的新闻 。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掌握软件使用技能……在快步前进的数字时代 , 当“互联网原住民”们毫不费力地享受着数字化红利时 , 却还有一群“慢行”的人 , 被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数字鸿沟”困住 。
这群“慢行”的人并非少数 。 比如 , 在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的特殊时期 , 当城市的孩子带着智能设备随时随地上网课时 , 不少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或拿着手机寻遍大山找信号 , 或走两小时山路爬到高山上听课 , “找网”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 比如 , 当很多年轻人挂号或买票只需动动手指时 , 一些老年人或外来务工者却很难掌握这些“技能” 。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 截至今年3月 , 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人 , 互联网普及率达64.5% , 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 , 占网民整体的比重不足30% 。 更为深刻的“数字鸿沟”体现在老年群体 , 截至今年3月 , 我国9.04亿网民中 , 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 。
那些被挡在互联网之外的人的数量背后是无法忽略和回避的场景 。 科技总是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更新迭代 , 短短几年 , 不管是从短信到微信、从线下购票到App订票、从现场挂号到微信小程序、软件挂号的变化 , 还是各种打车软件、外卖软件的盛行 , 都昭示着互联网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全方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这也意味着 , “数字鸿沟”现象不是无关痛痒的纸上话题 , 它不只是让一些人有被时代抛下的失落感 , 更重要的是 , 它已经影响到很多人的基本生活 。
因此 , 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 “数字鸿沟”如何填平?以老年群体为例 , 为外婆手绘微信使用说明书的做法当然暖心 , 还有些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网红的老年人也固然励志 , 但从更大更深层的角度来看 , 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显然不能只靠代际关怀和个人努力 , 而需要社会给出更多关照 。
这份关照应该体现在社区或公益组织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 , 定期举办网络知识、软件操作等服务讲座 , 让有需求的老年人掌握基本信息技能;应该体现在智能应用提供者充分考虑老年人使用习惯 , 设计出对老年人更友好的操作流程和使用界面;更应该体现在完备的托底方案上 , 尤其是挂号、购票、政务服务等民生相关项目 , 除了互联网办理渠道 , 一定要保留一定比例的线下传统渠道 , 不让慢行在数字化时代的人受阻于一块小小的屏幕 。 站在城乡“数字鸿沟”的视角 , 这份关爱应该体现在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 加快农村偏远地区网络覆盖 , 大力解决农村地区网速慢、信号弱等问题 , 同时 , 加大农村地区的信息素养教育 。
没有人会永远年轻 , 也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在城市 。 数字技术带动社会飞速前进的过程中 , 请给那些慢行的人多些关照 , 在硬件和软件上作出更多部署 , 以缩小填补“数字鸿沟” , 让科学技术每次向前跨步时 , 都能有更多人跟上脚步 。
【数字鸿沟|数字时代,让“慢行者”脚步亦从容】(作者:陈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