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事|“国际军事比赛—2020”翻译官崔国庆:让每一个词汇包含“中国故事”

国际军事|“国际军事比赛—2020”翻译官崔国庆:让每一个词汇包含“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崔国庆(前排左二)在“国际军事比赛—2020”期间现场进行翻译协调工作 。
中国网讯(通讯员 潘振)2020年9月8日 , 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20”“坦克两项”比赛的三辆96B坦克车组圆满完赛后 , 随即在阿拉比诺装载 , 由俄方铁路押送至满洲里口岸 , 翻译崔国庆得知消息后深感欣慰 。
七年前 , “携带本国坦克参赛并请俄方协助运输”成为他所在指导组的协商课题 , 这在当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不仅要与俄方多个部门协商 , 还要对国际间的军事法规全面了解 , 崔国庆同上级机关辗转多地 , 翻阅多部法律文件 , 耗时3个月协商敲定出一套规则 。最终 , 这套规则成为后续比赛的“蓝本” 。它不仅展现出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 更在字里行间体现着“中国智慧” 。在今天看来 , 这项工作仍卓有成就 。
【国际军事|“国际军事比赛—2020”翻译官崔国庆:让每一个词汇包含“中国故事”】“晴空”、“苏沃洛夫突击”、“坦克两项”、“开阔水域”、“汽车能手”……这些亮丽的项目的中文名称背后 , 隐藏着这位译者特殊的贡献 。
国际军事|“国际军事比赛—2020”翻译官崔国庆:让每一个词汇包含“中国故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崔国庆在训练场对训练中出现的难题进行翻译 。
在比赛名称敲定之初 , 如何让各项目名称通俗易懂且讲起来朗朗上口 , 成为当时亟需解决的问题 , 崔国庆承担了这项工作 。当时项目有30多个 , 但每个都要做到“信达雅”且满足“画龙点睛”而又融入“中国特色” , 这对翻译水平要求很高 , 作为今后比赛的中文标准名称 , 要求每个词既要精准也要有吸引力 。为此 , 崔国庆查阅了每个项目的参赛细则 , 与中国军队的兵种特性与战场环境相结合 , 如今 , 每当听到这些词汇时 , 崔国庆都会如数家珍的讲述名字背后的翻译故事 , 他感慨道:“翻译好一个词就是一种贡献 , 让每一个词汇包含进‘中国故事’是我的目标 。”
从今天的影响力来看 , 崔国庆真的做到了 。
时间拨回到今年的8月10日 , 57岁的翻译官再次主动请缨 , 赴俄担任“开阔水域”项目的翻译工作 , 与以往不同的是 , 随着年龄增长 , 他身上的“日光性皮炎”日渐加重 , 欧洲强烈的紫外线更加重了他的病情 。“是躲在房间里还是到现场去?”这个问题 , 从来没在他脑海中出现过 。从飞机着陆到规则协商 , 冲在最前线的总是他 , 核对护照、对接伙食、联系飞机、协调安检……很难想象这位几乎在任何地点都能见到的“微笑使者” , 竟是一位57岁的俄语教授 。从不会介意多跑几趟腿的“崔教授”成为了那段时间最受欢迎的人 , 他从来不拒绝一个士兵甚至是一个岗哨的翻译要求 , 在顺畅的几句翻译过后 , 双方的一句“哈拉少”和会心的微笑是他每次翻译的成果 。他说 , 很享受这个过程 。
提及家庭 , 崔国庆总是唏嘘不已 。外孙称他为“俄罗斯姥爷” , 因为每次能见到他时 , 正是他从俄罗斯回来的时候 , 久而久之 , 他习惯了外孙对他这样的称呼 。因为在俄高等军事院校担任留学生翻译十年之久 , 崔国庆错过了见父亲最后一面 , 妻儿也对他产生一些不理解 , 这成为他内心的伤痛 。
莫斯科时间零点 , 崔国庆房间里的灯还亮着 。忍着皮炎带来的钻心的疼痛 , 他必须时刻更新“军事比赛词典” 。为了把军事比赛翻译成果延续下去 , 崔国庆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制作一本“国际军事比赛百科全书” 。为此 , 他不舍昼夜 。
今年 , 主办方听说了他的故事后肃然起敬 , 称他是一位具有“战斗精神的翻译官” , 为他颁发了“钢铁意志”奖 , 以表彰他为“国际军事比赛”所做出的贡献 。直到现在 , 这位“译者”仍为军事翻译事业战斗不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