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专升本再迎大规模扩招 高职生热衷升本该怎么看?( 二 )
学生升本不升本?因人而异
王懂礼认为 , 对于学生的专升本意愿 , 学校过去“不反对” , 但现在报考人数几乎占到应届毕业生三成 , 要予以高度重视 。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定位是面向基层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 主体仍然是专科层次 , 高职院校不能成为学历教育的中转站 , 还是要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 要突出特色优势 , 不能又把学生引导到应试教育上去” 。
在王懂礼看来 , 高职院校已发展到了新的阶段 , 特别是“双高校”要通过多种方式 , 帮助学生制定符合其实际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 进行分类分层培养 。 “有的学生进了高校 , 通过合理引导 ,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 有些人选择继续深造当然是好事 。 例如我们学校几年前一个毕业生今年考取了北大的博士 , 他就是在高职期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
也有学生不适合本科教育却非要追求学历 , 反而“浪费”了高职阶段的教育 。 “我们金融专业有学生考到了本科学校读旅游管理专业 , 毕业后就很尴尬 , 最后还是用了她的高职毕业证在金融系统找到了工作 。 ”王懂礼说 。
张一婵告诉采访人员 , 学生选择就业还是升学 , 通常体现在最后一个学期 。 如选择就业 , 就会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顶岗 , 或做好校内毕业设计 。 如选择升学 , 就会一门心思根据报考学校的要求复习 。 学校为选择专升本的学生搭建了各种学习和培训平台 , 免费开展各项考前辅导 , “比如外语外贸学院会派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为学生进行英语辅导 , 各学院选派优秀的专业老师为学生进行专业辅导 , 耐心答疑解惑 , 高效助力专升本 。 ”
对于报考专升本却没被顺利录取的学生来说 , 准备考试是否会耽误就业?对此张一婵认为 , 受到的影响不会很大 。 她分析 , 在招生咨询时 , 的确会有很多新生咨询3年后能否专升本的问题 , 但经过学校两三年的技能培养 , 70%左右的学生还是希望直接就业 。 况且 , 学校的培养方案不会按照专升本来设置 , 而是高度重视基础课 , 以高技能培养为导向办学 。
专升本 , 个人点赞 , 办学方向不提倡
“学生专升本 , 我觉得值得点赞;不过专升本不应全面开展 , 要分专业领域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邵瑛说 。
在邵瑛看来 , 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相关专业的人才 , 如果能深造至本科甚至是研究生 , 非常有意义 。 “因为 , 这些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扎实的根基和发展后劲 , 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帷幕已拉开 , 智能产品、智能控制已全面进入城市管理 , 上海国际化智慧城市产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迫切、标准更高 , 所以人才培育模式也要跟进时代发展要求” 。
邵瑛分析 , 就她所在的专业领域就业情况来看 , 很多薪资待遇好、发展空间大的企业 , 对人才的第一学历要求很高 , 而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生的后劲 。 “大专毕业的学生受限于学历 , 连敲门砖都没有 。 ”另外 ,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 , 高职院校两年半左右的培养时间 , 学生还不够系统、扎实地完成学业 。
她介绍 , 学校会按照学生的需求 , 引导个人发展 。 例如 , 做好新生入学教育 , 平时课堂上采取分层教学 , 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更有难度的项目作业 。 给学生充分的“第二课堂”空间 , 对某方面有钻研的学生 , 可以参加技能大赛、职业大赛 , 每年都有学生获奖 。 针对有专升本需求的学生 , 安排专业导师每周轮流值班 , 学生可以课后找相关科目的老师答疑解惑 。
王懂礼从学校的角度分析认为 , 媒体和学校不宜大肆宣传专升本案例 , 学校应通过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课 , 引导学生理性选择 。 “国家给部分学生提供了专升本通道 , 但这不能视作办学导向 。 如果过度宣传导致高职院校出现‘升学教育’导向 , 学生都一门心思升学 , 就与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相左了” 。
推荐阅读
- 保时捷|中国连续7年为最大市场!保时捷拟独立上市 欧洲史上最大IPO
- ARM|ARM中国区CEO表态:NVIDIA收购ARM失败是好事
- 韩系车|1月市场份额仅1.7% 韩系车为什么在中国越卖越少?
- 空中客车|空客A321大飞机首次在中国总装 四季度交付
- 游戏|《师父》变身MOD大杂烩:士官长蜘蛛侠奎爷耍中国功夫
- 出口|中国国产车哪些国家卖最火?第一想不到 基本没关税
- 澳大利亚|澳媒称旅游业哭喊中国游客回归:留下120亿澳元黑洞 行业近乎崩溃
- AMOLED|国货崛起!维信诺发布中国首款1Hz低功耗AMOLED显示屏
- 挪威|冬奥奖牌榜第一的国家 是中国国产电动车的试验田
- 天气|10省区气温将持续偏低 我国中国南方为何陷入持续湿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