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辨脏腑治疗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 , 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 , 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 病程较长 , 反复发作者 , 称为泄泻 , 严重者泄泻可夹有黏液或脓血便 。 泄泻可见于多种疾病 , 如消化系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且病程较长 , 反复发作者 。
历代医家对泄泻的论著颇多 , 认识日趋完善 , 病因强调湿邪致泻的主导性 , 病机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 。 受此启发 , 笔者对泄泻主要从肝、脾、肾进行论治 , 并且打破“久泄不可利小便”的传统禁忌 , 提出“久泄不可过利小便”的观点 。
【消化疾病|辨脏腑治疗泄泻】
消化疾病|辨脏腑治疗泄泻
本文插图
治肝
情志失调 , 烦恼郁怒 , 肝气不舒 , 横逆乘脾 , 脾失健运 , 升降失常调 。 传导失司 , 则大便溏泄 。 如《景岳全书·泄泻》曰:“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 , 必先于怒时夹食 , 致伤脾胃 。 ”治以疏肝为主 , 配合健脾、清热、化湿 。 肝气乘脾
症状:泄泻肠鸣 , 情志诱发 , 腹痛攻窜 , 泻后痛减 , 心烦郁怒 , 胸胁胀闷 , 嗳气叹息 , 舌质淡红 , 舌苔薄白 , 脉弦或滑 。
治法:抑肝扶脾 。
方药: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炒白芍、炒白术、防风、陈皮、柴胡、炒枳壳、野麻草、鬼针草、焦神曲、炮姜、甘草) 。 肝郁脾虚
症状:泄泻肠鸣 , 矢气频作 , 腹痛攻窜 , 泻后痛减 , 心烦郁怒 , 胸胁胀闷 , 嗳气叹息食欲不振 , 神疲乏力 , 舌质淡 , 苔薄白 , 脉细弦 。
治法:疏肝健脾 。
方药:痛泻要方合四神汤加减(炒白芍、炒白术、防风、陈皮、柴胡、枳壳、云茯苓、淮山药、芡实、莲子、荷叶、甘草) 。 肝郁湿热
症状:泄泻肠鸣 , 矢气频作 , 腹痛攻窜 , 泻后痛减 , 心烦郁怒 , 胸胁胀闷 , 嗳气叹息 , 纳食减少 , 烦热口渴 , 肛门灼热 , 舌质淡红 , 舌苔黄腻 , 脉弦滑数 。
治法:抑肝扶脾 , 清化湿热 。
方药:痛泻要方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炒白芍、炒白术、防风、盐陈皮、北柴胡、枳壳、粉葛根、枯黄芩、黄连、野麻草、鬼针草、甘草) 。
治脾
长期饮食不节 , 饥饱失调 , 中伤脾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禀赋不足 , 素体脾虚 , 不能受纳水谷 , 运化无权 , 聚水为湿 , 积谷为滞 , 湿滞内生 , 清浊不分 , 混杂而下 , 发生泄泻 。 如《脉因证治·内伤泄泻》:“脾虚泻之因 , 脾气素虚 , 或大病后 , 过用寒凉 , 或饮食不节 , 劳伤脾胃 , 皆成脾虚泄泻之症 。 ”治以健脾益气为主 , 酌情加以化湿、清热 。 脾胃虚弱
症状:便溏或泻 , 迁延反复 , 食欲不振 , 食后脘闷 , 饮食不慎 , 则便溏泻 , 面色不华 , 神疲倦怠 , 舌淡苔白 , 脉象细弱 。
治法:健脾益气止泻 。
消化疾病|辨脏腑治疗泄泻
本文插图
方药:四神汤合五味异功散(茯苓、淮山药、芡实、莲子、焦神曲、炮姜、党参、炒白术、陈皮、桔梗、仙鹤草、甘草) 。 脾虚湿阻型
症状:腹痛便溏 , 迁延反复 , 稍进油腻 , 或食寒凉 , 则便溏泻 , 纳食减少、脘闷不舒 , 面色萎黄 , 神疲倦怠 ,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 , 舌苔白腻 , 脉滑或濡 。
治法:健脾益气 , 化湿止泻 。
方药:四神汤合平胃散加减(茯苓、淮山、芡实、莲子、薏苡仁、炮姜碳、苍术、厚朴、泽泻、桔梗、仙鹤草、车前子) 。 脾虚湿热
症状:泄泻腹痛 , 泻下急迫 , 泻而不爽 , 粪色黄褐 , 气味臭秽 , 肛门灼热 , 烦热口渴 , 小便短黄 , 舌质红 , 苔黄腻 , 脉滑数或濡数 。
治法:健脾益气 , 清化湿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