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我们一个被“嫌弃”了23年的数学天才,累死才知道他的价值( 二 )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
期间 , 1966年-1976年 , 在极左思潮日益弥漫的时候 , 陆家羲被当成“疯子” , 扣上了一顶走“白专道路”的帽子 , 送到干校进行劳动改造 。 这给他的精神造成了很大伤害 , 也使他中断了一切思考 。
十年动乱 , 中国科学几乎停滞了 , 但世界并不会因此停下脚步 。 1971年 , 意大利两名数学家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寇克曼系列”解决了!这枚世界数学金牌从此永远属于了意大利!意大利人将永远引以为傲!而此时的他 , 却浑然不知 , 还在傻傻等着有一天国家能把它公开 。
直到1979年 , 当他看到了从北京借来的《组合论》杂志 , 他 “啊!”的一声大叫 , 随即泪流满面 , 《组合论》杂志白纸黑字的写着:寇克曼问题在国外已于1971年被破解了 。 破解者是意大利的数学家!
他崩溃发狂 , 嚎啕大哭 ,
这样的结果 , 他怎能接受?!
要知道 , 从1961年起 ,
他就已经得到了“寇克曼系列”的成果!
意大利数学家的证明比他的证明晚10年!
但却比他的论文先问世8年!
18年里 , 他一次次投稿 , 却一次次被拒 , 他的青春年华在等待中失去 。 祖国学术最好的前进岁月在时间上流失 。 中国问鼎世界数学巅峰的绝佳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
18年的心血苦熬 , 他与“寇克曼系列”永别了!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 , 而是很快抬起头 , 望向数学王国的另一座高峰——“斯坦纳系列” 。 那是与陈景润“歌德巴赫猜想” , 齐名的另一大世界级数学难题!他恳请校方给他多一点时间研究 , 但却被拒绝了!
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熬夜 , 使他患上神经性牙痛病 , 他心一横 , 索性拔牙 。 不到一年时间 , 满口的牙竟然都被他给拔光了……双腮塌陷 , 瘦的几乎脱相 , 妻子看他这样忍不住偷偷落泪 。
终于 , 1980年 , 他完成了“斯坦纳系列”论文 。 他再次登上了世界数学的巅峰!他激动的目光炯炯 , 可神情依然肃穆 。 之前的经验告诉他:能发表 , 也许比解出这道难题更难!
稿件寄到北京 , 又是石沉大海!他始终活在权威部门视线的死角里 , 泱泱中华竟看不到这个数学王者!
论文被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到 , 他有一双发现天才的慧眼 。 朱教授找到陆家羲 , 建议他把论文直接寄给世界权威期刊《组合论》 。
1982年5月 , 陆家羲收到了正式出版通知与版权签约书 。 1983年3月 , 陆家羲的前3篇论文正式发表;4月 , 后3篇论文一并发表 。 至此 , 独自闪耀了130多年的“斯坦纳系列”明珠 , 被中国的陆家羲最先摘取了!
马上 , 他把相关6篇论文相继寄往美国 , 仅仅一个月 , 他就收到了全部回信 。 一个月啊!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 , 他的学术论文经过中国、美国、加拿大 , 又从美国返回中国 , 五段跨国旅程 , 仅仅用了一个月 。 相比之前每封信都要等一年的时间 , 这简直就像是奇迹!
多伦多大学门德尔松教授在信中写:“这是世界上20 多年来 , 组合设计方面最重大的成果之一 。 ”捧着这篇信纸 , 他闭上眼睛紧抿着嘴唇 , 泪水无声的簌簌而下 。
1982年5月 , 他做了一个重要决定:接受哥伦比亚大学的版权签约书 , 不收取任何报酬 。 消息传出 , 各种声音纷至沓来 , 有人劝他:何不等等?还有机会取得报酬 。 有人酸溜溜的讽刺:让外国人发表 , 就是不爱国 。 但这些声音他统统不在意:决不能让“寇克曼系列”的悲剧重演 。
《组合论》杂志
之后的1983年1月 , 《组合论》杂志给与他的论文极高评价;3月 , 他的三篇论文出版 , 撼动了世界组合学领域;4月 , 《组合论》杂志发表系列论文 , 他的名字彻底响彻了西方数学界......但讽刺的是 , 国内竟还对他一无所知!
中国有关单位向加拿大门德尔松教授 , 和滑铁卢大学郝迪教授发出邀请 , 请他们到中国讲学 , 他们却感到十分吃惊 。 门德尔松惊讶地问道:“请我去讲组合数学?可你们中国不是有陆家羲博士吗?”外国人的话好像特别有分量 , 主办方马上邀请他参加学术会议 。 他奋斗半生未能摸进中国科研大门 , 如今竟被门德尔松这一句话 , 实现了 。


推荐阅读